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06)
报纸(4)
会议论文(2)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10)
地方文献 (3)
按年份分组
2013(7)
2012(10)
2011(8)
2008(8)
2007(12)
2004(1)
2003(6)
2002(6)
1995(8)
1984(5)
按来源分组
江西社会科学(4)
其它(3)
古典文学知识(2)
语文教学与研究(2)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
北京观察(1)
领导文萃(1)
社区(1)
中华文化画报(1)
作文世界(高中)(1)
柳絮池塘淡淡风——浅议晏殊诗风
作者:刘乃昌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欧阳修  北宋前期  王安石变法  柳絮  风格与流派  梅尧臣  西昆体  范仲淹  转换时期 
描述:北宋前期右文重学,特别真宗、仁宗时代,社会相对安定,朝堂重臣多文章奕世之才。真宗朝到仁宗天圣末年(998—1032),是杨、刘风采耸动天下时期。仁宗天圣以后,涌动起欧、梅诗文改革新浪潮。晏殊正是介于这两种风气转换时期的文章名家。他小于杨亿十八岁,长于欧阳修十七岁。十三、四岁为李
北宋时期的传记文学
作者:韩兆琦  来源: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欧阳修  墓志铭  传记文学  北宋时期  苏轼  神道碑  司马光  范仲淹  庆历新政 
描述:作品。这个时期的单篇散传数量不少,就体裁而言,是以碑文和墓志铭为最多。例如欧阳修共作了行状、传、墓表、墓志铭、碑文等一百一十二篇,其中用于坟墓的后三类就占到了一百零八,其余以“行状”和“传”标题的只有四篇。王安石写了墓志铭、墓表、神道碑等一百一十五篇,行状三篇,以“传”标题的一篇没有。南宋吕
苏轼,豪放、婉约两擅其长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豪放词  词学史  婉约词  王安石  范仲淹  抗衡者  婉约派  柳永  词体 
描述:真正可称豪放词的,恐怕不到十分之一,不过它在词学史上却有着深远的意义。
浅论王安石对科举制度的改革
作者:黄宜福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改革科举制度  人之道  兴办学校  科举考试  诗赋  范仲淹  士子  九品中正  科举改革 
描述:更多的真才实学的人才,因此,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科举制度有其积极意义。这种制度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共计一
浅论北宋三次兴学运动的影响及失败原因
作者:张西梅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兴学运动  北宋中后期  科举制度  经世致用  庆历兴学  范仲淹  王安石  三舍法  失败原因  社会转型期 
描述:学运动指的是:北宋仁宗庆历四年三月到五月三日由范仲淹主持的第一次兴学;第二次兴学是熙宁四年到元丰八年由王安石主持的;第三次兴学运动是徽宗崇宁元年到宣和三年由蔡京主持的.在历史上分别简称为“庆历兴学
北宋的兴衰与北宋中央集权
作者:鲁尧贤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中央集权制  范仲淹  王安石  时代背景  稳定局面  禁军  皇帝  中央政权  变法改革 
描述:了内外交困、“积弱”“积贫”等难以解决的矛盾,虽经范仲淹、王安石两次变法改革,也都相继以失败结束,最后导致了北宋覆亡。北宋政权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呢?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一个政权和它所推行
试论两宋党争
作者:罗家祥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党争  两宋  司马光  宋王朝  封建士大夫  王安石变法  产生与发展  中国古代史  范仲淹  党祸 
描述:党争是两宋政治史上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它曲折地反映了两宋经济关系的变化,随着党争的产生与发展,又直接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从整体上看,两宋党争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一,持续时间长久;其二,党祸惨烈,牵涉面广。其三,性质复杂。其影响在中国古代史上奇兀独现,不能不命人为之侧目!
宋代的太学
作者:张惠芬  来源:教育发展研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范仲淹  太学生  科举考试  知识分子  司马光  国子监  北宋王朝  学校教育  考试方式 
描述:问题。北宋中期,先后出现了以范仲淹为首的新政派,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与此同步,学
科举制度与宋代士大夫阶层
作者:郭学信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士大夫阶层  人生价值取向  范仲淹  科举考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地主阶级  学派  陆九渊  知识分子 
描述:科举制度与宋代士大夫阶层郭学信宋代士大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其社会地位、精神风貌都表现出与宋前士大夫阶层许多不同的特质,这固然与宋代的社会环境有关,但亦与科举制度密切相联。正是伴随着宋代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发展,细密周全,一个在政治地位整体面貌与观念方...
欧阳修荐才佳话
作者:小力  来源:中国人才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王安石  翰林学士  范仲淹  司马光  曾巩  三起三落  苏轼  参知政事  改良派 
描述:重擢用人才,提拔后进。凡有才能者,哪怕是一技之长,不论相识与否,个人恩怨如何,他都能大力扶植,荐举。 曾巩就出于欧阳修的门下,他才学出众,十二岁时便写出很好的文章。由于考官墨守成规,他早年考进士时没有录取,曾巩走时,欧阳修特地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