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湟一代儒士 李焕章
-
作者:卢宗义 来源:中国土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度支部 度支部 湟中县 湟中县 青海省 青海省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 西宁 西宁 中进士 中进士 生平事迹 生平事迹 母亲 母亲 青海地区 青海地区 民国初年 民国初年
-
描述:一、李焕章母亲诰命碑发现始末李焕章母亲诰命碑原先放置在青海省湟中县李家山镇吉家村李家茔地内。1958年因为修建电影院将墓碑移至刘家堡村,在当时碑石被当作修渠的石料。1982年全省第二次文物普查时由水渠中取出,现在收藏在湟中县博物馆内。
-
《“一代斗山”虞集论》读文札记
-
作者:牛晓庆 来源:剑南文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虞集 札记 《文学评论》 论文内容 人生际遇 教育背景 创作实践 文学理论
-
描述:斗山”的卓然地位。
-
周鸣之:做独立阅读的一代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周鸣之:做独立阅读的一代
-
一代梅花拳宗师:杨炳
-
作者:王涛 来源:兰台世界(下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拳 杨炳 习武赋
-
描述:杨炳是目前国内最早有历史资料文献记载的梅花拳宗师,本文首先从几个方面介绍杨炳的生平,从关于杨炳的民间故事进行了相关介绍,而后研究他的重要著述《习武赋》的思想内涵等,落脚点在于杨炳对于梅花拳的历史贡献。
-
王安石诗文选读
-
作者:上海第一纺织机械厂工人理论小组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七三级工农兵学员注译 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学 文学 中国 中国 南宋 南宋 别集 别集
-
描述:王安石诗文选读
-
从儒士到名士到戏剧家——浅析汤显祖的儒家思想
-
作者:陈烨 来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思潮 社会思潮 汤显祖 汤显祖 儒家 儒家 文学 文学
-
描述:从最初的一名儒士而后成为名士,最后投身于文学创作中,成为古代中国著名的戏剧家,汤显祖骨子里一直承传着传统的儒家思想,而其身份的转变正是源于他思想的变化。
-
毁誉从来不可听 是非终究自分明:论《警世通言》中的王安石
-
作者:栗文杰 来源:科教文汇·上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 王安石 王安石 文学 文学 历史 历史
-
描述:在《警世通言》中有两篇描写王安石的文章,一篇是《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另一篇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两篇文章对同一主人公王安石一贬一褒。本文通过对《警世通言》编纂目的及这两篇文章创作背景的分析,论述宋朝、明朝对王安石这一形象的认识转变过程及其原因。
-
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究自分明:论《警世通言》中的王安石形象
-
作者:栗文杰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 王安石 王安石 文学 文学 历史 历史
-
描述:在<警世通学>中有两篇描写王安石的文章,一篇是<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另一篇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两篇文章对同一主人公王安石一贬一褒.本文通过对<警世通言>编纂目的及这两篇文章创作背景的分析,论述宋朝、明朝对王安石这一形象的认识转变过程及其原因.
-
吴虞集
-
作者:赵清 郑城 来源:四川人民出版社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学 作品 中国 现代 选集
-
描述:吴虞集
-
元代著名作家虞集的文学思想
-
作者:姬沈育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代 虞集 文学 性情之正 雅正
-
描述:虞集文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为:倡导“宗唐得古”;追求“舒迟而淡泊”的诗风;主张“性情之正”;提倡平淡悠远的文章风格等。虞集是元中期“雅正”文学思潮的集中代表,其文学思想在当时和后世均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