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69)
学位论文(524)
图书(121)
报纸(102)
会议论文(5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451)
地方文献 (121)
地方风物 (119)
非遗保护 (33)
才乡教育 (22)
文化溯源 (1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148)
2012(151)
2011(141)
2009(116)
2008(100)
2007(100)
2006(79)
2005(74)
2004(68)
2001(39)
按来源分组
外语与外语教学(3)
天津人民出版社(2)
齐鲁书社(2)
晋中学院学报(1)
巴蜀书社(1)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
成才之路(1)
中国教育与教学杂志(1)
经济导报(1)
读写算(教研版)(1)
日本驹泽大学与佛教研究
作者:杨曾文  来源:世界宗教文化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本曹洞宗  中国佛教  禅宗史  三教关系  禅宗文献  华严宗  摩诃止观  坛经  文学博士  菩提达摩 
描述:驹泽大学是日本最大的私立综合大学之一,内设佛教、文学、经济、法学、经营5个学部,附设大学院(研究生院)、8个研究所,另有驹泽短期大学,现有师生3万人以上。驹泽大学是日本禅宗系的曹洞宗所创立的大学。德
日治时期佛教菁英的崛起 –以曹洞宗驹泽大学台湾留学生为中心
作者:大野育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曹洞宗  曹洞宗  佛教菁英  佛教菁英  台灣佛教中學林  台湾佛教中学林  台灣四大法派  台湾四大法派  驹泽大学  駒澤大學  南瀛佛教会  南瀛佛教會  反對迷信  反对迷信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描述:教育機構,台灣社會中僧侶的地位及素質普遍不高,進入日治時期後,日本佛教的傳入,使得台灣佛教(包括佛寺、齋堂以及民間信仰的寺廟)產生極大變化。日本佛教自明治維新以來,在各方面都不斷地進行革新,如:佛教組織的強化、系統化,僧侶教育上改採西洋式的教育方法等,因此逐步呈現帶有近代色彩「教團佛教」之面貌。台灣佛教被納入日本教團佛教系統內之後,也逐漸「組織化」與「系統化」,同時更確立了新式的佛教教育機構。在台灣佛教的蛻變期中,「佛教菁英」是新時代的佛教界知識份子,他們不但扮演日台佛教互動的溝通橋樑,同時也成為總督府宗教政策上的關鍵人物。本文以「佛教菁英」為主要探討的對象,尤其鎖定畢業於東京駒澤大學的台灣學生,藉由釐清他們的出現與崛起的經過,以分析日治時期台灣佛教環境的變化、日台佛教互動情形、總督府宗教政策以及佛教界關係等課題。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序論說明本文主旨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第二章為「日治初期台灣佛教的變化與佛教菁英的培養」,由日本佛教傳入台灣的角度切入,從台日佛教雙方立場的各種變化中,分析「佛教菁英」崛起的原因。第三章為「駒澤大學台灣留學生資料分析」,根據駒澤大學現存的學籍資料,統計日治時期就讀於駒澤大學的台灣學生總數,再由分析學生的出身背景了解台日佛教互動情形。第四章為「台灣佛教菁英的駒澤大學學習經驗」,由於日本佛教教育從明治維新以來,開始積極採取西式教育方式,系統化的建構由中學至大學之新式佛教教育機構,駒澤大學為日本佛教曹洞宗派的最高學府,它具備國內首屈一指的佛學課程和師資,透過分析課程和師資,可探知日治時期前往日本學習佛學的意義所在,以及返台之後「佛教菁英」所呈現的宗教思想與日本佛學教育之關聯。第五章為「台灣佛教菁英與台灣宗教關係」,主要探討「佛教菁英」返台後所參與的宗教活動,以及其所呈現的宗教改革思想,本章以「佛教菁英」發表於《南瀛佛教》的文章,以及相關著作為中心,分析「佛教菁英」返台後所扮演的角色。第六章為結論,綜合各章的分析探討,歸納出「佛教菁英」的崛起給予台灣佛教界的影響,及其所扮演的角色。
默照禅研究
作者:赵哲伟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默照禅  宏智正觉  曹洞宗  禅学 
描述:默照禅研究
宏智正觉研究
作者:周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宏智正觉  默照禅  曹洞宗  宋代禅学思想 
描述:多於赞誉。通遇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其禅学思想,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禅宗的渐修思想与多元化发展的精神风貌。 自日本学者柳田圣山、石井修道先生以来,一些中外学者对宏智正觉的生平履历、禅学思想等进行了初步
比利时佛教及其研究
作者:黄陵渝  来源:法音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比利时  佛教史  藏传佛教  图书馆  宁玛派  日本曹洞宗  英吉利海峡  佛教教义  天主教徒  人口总数 
描述:研究宁玛
临济、曹洞二宗禅学比较研究
作者:殷玉楼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临济宗  曹洞宗     
描述:禅学思想又不尽相同,禅法差异较大,禅风也形成鲜明对照。 本文以比较的方法研究了两家的禅学,分析两家立宗法门与弘法施设,以期品味其迥异之趣。概括而言,临济宗要求学人必须首先建立“真正见解
为霖道霈禅师禅学研究
作者:马海燕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山林佛教  禅宗  曹洞宗  为霖道霈 
描述:。这七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绪论:主要介绍学界目前关于禅学研究特别是明清禅研究、鼓山禅(永觉元贤等)研究以及为霖道霈禅师研究的概况,通过比照性的回顾来确定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以及研究的目标,积极汲取前人
《金山寺梦游录》的语言特征研究
作者:朴辰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金山寺梦游录  语音标记  词汇特征  语法特征 
描述:、因为在形态特征上由于元音和谐被进一步打破,所以在词尾使用上没有考虑阴性阳性词汇相搭配的规则,因此,在资料中不难看出任意性特点。以上研究成果为研究文学和朝鲜语语言体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于江西曹洞宗保护的研究
作者:陈武阳 戴富华 王维燕  来源:文史月刊(学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  江西  曹洞宗  曹洞宗  保护  保护 
描述:文化研究,二要加强曹洞宗遗址修缮,三要发展曹洞宗文化旅游。
曹洞宗禅诗研究
作者:吴言生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洞宗  禅诗  正偏  回互理论 
描述:在禅宗五家中,曹洞宗宗风绵密,其禅诗向来被视为晦涩难解、如天书哑谜。从其哲学的核心正偏回互理论入手,对曹洞宗禅诗文本解码,可发现曹洞宗禅诗由以体用为主的两大意象序列组成,形成了一个绵整严密的象喻体系。曹洞宗由此两组意象序列的回互,启迪参禅者进入禅悟体验,由此形成了曹洞宗禅诗独特的美感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