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齐国奴隶考述
作者:李衡眉  来源: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齐国  奴隶  周礼  左传 
描述:长期以来,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存在和生活状况的文章甚少,为系统了解这个时期的各阶级、阶层,本文详细考察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奴隶的来源、役使范围、生活状况,进而论述了这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和奴隶反抗斗争
谈评价孟尝君的角度与歧点
作者:谢元鲤  来源:管子学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尝君  评价历史人物  齐国  司马迁  歧点  王安石  国主义  历史研究  公孙弘  司马光 
描述:谈评价孟尝君的角度与歧点谢元鲤确立一个评价孟尝君的标准或原则,是大家取得共识的基础。诚如著名史学家李侃先生所说"原则不是研究历史的出发点,但不等于研究历史可以没有原则和不要原则。"(李侃《严峻的历史和史学的虚实》《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第115页》有...
《周礼·考工记》齐语拾补——《考工记》为齐人所作再证
作者:汪启明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工记》  齐人  《周礼正义》  方言  郑注  官书  孙诒让  叠韵  江永  齐国 
描述:也以之为确。郭沫若在1944年作《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提出:“《考工记》是春秋年间的齐国官书”。两年后,他又作《考工记的年代与国别》,对江永提出的“戚速、椑、茭、终古”四条齐语进行补证。一是根据孙
《国语·齐语》中的国、鄙组织考辨
作者:应永深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军事组织  民事  春秋时期  所记  齐国  国语  可靠性  战国  周礼  大夫 
描述:其间”(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67页)。本人考辨的结果是:《齐语》所记春秋时期齐国国中的民事、军事组织是可靠的;鄙中的民事组织则有可靠的和不完全可靠之别。兹述如
齐国土地制度浅议
作者:高思栋  来源:管子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均田制  授田制  齐国  土地所有制形式  剥削方式  《周礼》  土地的分配  农村公社  农奴 
描述:齐国土地制度浅议高思栋土地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开发和利用土地则是人类生息蕃衍和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古代的土地制度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土地制度构成了古代社会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它包括土地
战国齐“徙甿”玺与“爰土易居”
作者:葛英会  来源:中国历史文物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玺印  玺文  战国时代  说文  功用  形制  齐国  古文  周礼  古玺 
描述:《古玺汇编》0322、0198——0202所揭六方玺印,尽管大小不一,形制及玺文字数亦不尽一致,但玺文内容大体相同,是具有同等功用的同类玺印。此六方玺印,其大者可逾方寸,小者亦较一般私名印为大。形制可分二种:一种为方形(正方或长方),阴文,四周有边框;另
《周礼》的人口与就业思想“兼谈《周礼》尚法治
作者:李运元  来源:财经科学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想影响  春秋战国  儒家经典  管仲  地理环境  齐国  春秋时期  周礼  王城  手工业 
描述: 《周礼》是一部披着儒家经典外衣、偶杂阴阳迷信之说、而实际崇尚法治的思想史性质的著作。作者和成书时间,众说纷纭,就本书主要思想看,其作者或为受管仲思想影响的齐国法家学者,成书时间或在春秋战国之际。
齐国行政制度考源:兼谈《国语·齐语》的相关问题
作者:臧知非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行政制度  齐国  《齐语》  地方行政  春秋战国时代  管仲改革  《周礼》  《左传》  春秋战国时期  战国策 
描述:管仲改革,没有实行整齐划一的邑─卒─乡─县─属的行政制度,《国语·齐语》所说的“三其国而伍其鄙”的制度,是战国学者的伪托,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地方行政和其它诸国一样,都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其共同的趋势
傅山论子贡的启示
作者:高振铎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子贡  传者  王安石  夫差  《史记》  吴王  启示  孔子  参与现实  齐国 
描述:,于世间诸仁义事实薄道之,即强言之,亦不能工.”(《霜红龛集》卷17《书张维遇志状后》)说明他不屑于称颂儒家的“仁义”,并公开以“异端”自命.在学术上,他博通经史诸子和佛道诸学,兼工诗文、书画,并精医学.但他和王、顾、黄不同之处在于重视研究诸子之学,甚至用佛学解释《庄子》,用训诂诠注《墨子》和《公孙龙子》等,时有新见.开创清朝研究诸子学的新风,目的在于抬高诸子,使之和儒家经典处于平等地位,使“经子不分”,打破儒家的正统观念,从而反对宋明理学.他批判道学家为“奴儒”、“风痹死尸”,说宋明人不从事研究,他们注经的态度和方法“只在注脚中讨分晓,此之谓钻故纸,此之谓蠹鱼.”他这些观点明确地体现在论“子贡一出而存鲁,乱齐,强晋,破吴而霸越.”(《霸红龛集》卷40)篇中.
文言文专题阅读(一) 孟尝君
作者:陈国林  来源:新语文学习(高中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尝君  王安石  司马迁  平原君  齐国  宾客  文言文  昭王  评价  史记 
描述:文言文专题阅读(一) 孟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