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7)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03(1)
2000(1)
1998(2)
1997(1)
1989(2)
1988(3)
1987(1)
1985(2)
1983(1)
1980(1)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2)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
教师博览(1)
哲学研究(1)
南方文物(1)
中国建设(1)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
徽州社会科学(1)
上饶师专学报(1)
南平师专学报(1)
朱陆学术论争——鹅湖之会
作者:叶求利  来源:南平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鹅湖  论争 
描述:朱陆理学思想之间的矛盾是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上展开的 ,而焦点却在“心”上 ,为了调和朱陆之间的争执 ,吕祖谦出面约请朱陆到鹅湖寺进行会讲 ,希望通过讨论争辩 ,达到两家思想的统一。“鹅湖之会”后朱陆两家观点 ,仍未达到“会归于一”的目的 ,但这次论争活动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咏象山(八首)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金溪  六经注我  研究会  乡贤  鹅湖  日本作家  书院  宇宙人  龙虎山 
描述:咏象山(八首)
陈亮、辛弃疾鹅湖之会
作者:陶跃生  来源:上饶师专学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辛弃疾  陈亮  鹅湖  中国哲学史  抗金复国  陆九渊  朱熹  爱国  陶渊明  历史上 
描述:·陈亮传》载:“陈亮,
鹅湖书院·“鹅湖之会”·“鹅湖之晤”
作者:杨雪骋 郑小江  来源:徽州社会科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鹅湖  陆九渊  朱熹  书院  学术争论  吕祖谦  铅山县  辛弃疾  学术观点  武夷山 
描述:鹅湖书院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铅山县鹅湖乡鹅湖村。乡、村及书院皆因鹅湖山而得名。鹅湖山为武夷山的支脉山峰,在铅山县东部。唐代,大义禅师在鹅湖峰顶建禅院。北宋初年禅院移至山下,后人称此院为鹅湖寺。公元1175年(南宋淳熙二年)
辛弃疾〔破阵子〕词我见
作者:沈义芙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辛弃疾  陈亮  回吹  鹅湖  硬语盘空  西窗  方位词  吹角  晏殊  硕人 
描述:句是对梦境的追忆。可是梦醒的情景极不真实,此时辛弃疾身居湖山(铅山鹅湖),哪来的“吹角连
风光旖旎的鹅湖山
作者:戴朝柱  来源:中国建设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史  学术研讨会  书院  鹅湖  泉水  朱熹  铅山县  江西省  陆九渊  学术争论 
描述:之地」的美称。
吴芮乡邑考略
作者:李新才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浮梁县  考略  鄱阳湖  景德镇市  鹅湖  隶属关系  江西地区  乐史  婺源  天宝元年 
描述:吴芮是秦汉时期江西地区有史可查的、最早的、影响较大的历史名人。《汉书·列传》载:“吴芮,秦时番阳令也,甚得江湖间民心,号曰:番君。”秦末,吴芮率百越佐诸侯叛秦,项羽立他为“衡山王”,汉建立后,改封为长沙王。他是“昔高祖定天下,功臣异姓而王者八国”之一,且“不失正道,……著于甲令而称忠也。”《史
简易工夫,思维经济
作者:樊公裁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维经济  陆九渊  吕祖谦  江西上饶  讨论会  朱熹  学术  鹅湖  思维经济原则  发明本心 
描述:1176年,南宋淳熙二年,吕祖谦为了解决朱熹、陆九渊学术上的分歧。约他们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一次讨论会,希望开诚布公,各抒己见,最后“会归于一”。会开了好几天,双方的观点没有达到统一,末了以不欢而散告终。
“鹅湖之会”结深情
作者:朱永龄  来源:教师博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鹅湖  朱熹  中国哲学史  吕祖谦  铅山县  哲学家  辩论会  学术界  朱学 
描述:朱熹和陆九渊是南宋时期的两位著名学者,他们在学术上的主张各不相同,经常辩论。当时另一位著名哲学家吕祖谦,为调和“朱学”与“陆学”之间的矛盾并“兼取其长”,曾邀集他们二位在江西铅山县的鹅湖寺举行一次辩论会,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
关于“鹅湖之争”的年代小考
作者:陶跃生  来源: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鹅湖  铅山县  陆九渊  中国哲学史  任继愈  年代  江西省  朱熹  记载  书院 
描述:“鹅湖之争”是朱熹和陆九渊兄弟因认识上的分歧而产生的一场论争。这件事发生在今江西省铅山县鹅湖书院,又称“鹅湖之会”。近阅任继愈同志著的《中国哲学史》,见其关于鹅湖之争年代,做了这样的记载:“他们的分歧在公元一一七六年鹅湖之会时.已发展成为公开面对面的斗争。”关于“鹅湖之争”的年代,下列几种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