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密簋与西周乡遂制度——附论“周礼在齐”
-
作者:张懋鎔 来源:文物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遂制度 西周金文 周礼 齐国军事 西周晚期 遂人 铭文 可靠性 青铜器 军队
-
描述:二文,发现此铭关涉西周军制,有助于解决千百年来争论不休的西周乡遂制度,从而证实《周礼》的可靠性及其成书之早,其意义远在原估价之上.故再赘言几句,祈请海
-
青铜器名词解说(九)
-
作者:梓溪 来源:文物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周时代 形状 乐器 青铜器 古代 祭祀 成周 用途 桥形 周礼
-
描述:用它作乐器外,车上、旗上、犬马上都系铃,不过现在已难于分别了。
-
青铜器名词解说(十)
-
作者:梓溪 来源:文物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铜器 兵器 郑玄注 狩猎工具 春秋战国时代 汉代 形状 解字 周礼 形制
-
描述:(七)兵器类:兵器是从狩猎工具发展而来,汉代的典籍中有所谓"五兵",指的是矛、弩、剑、戈、锻(见郑玄注周礼),但吕览中说五兵是指矛、戟、钺、楯、弓矢,说法不一。现在将青铜器中所见的兵器列举如下:
-
青铜器名辞解说(三)
-
作者:梓溪 来源:文物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铜器 食器 形制 演变 解字 所知 周礼 保温 宋人 宋代
-
描述:(二)食器:食器是古人盛黍、稷、稻、梁等熟食的工具,器多有盖,以便保温,盖又可以翻转过来放置,以便盛食物进餐,据现在所知,可分为(?)、盂、盨、豆、簋五种,今分述于下:
-
星之殇
-
作者:张婷 来源:写作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才 天空 书写工具 青铜器 成长 王安石 现实 摇钱树 创伤 读者
-
描述:谁说时间是疗愈精神创伤的最好的医生?岁月的激流永远不会把沉重的悲哀洗干净。——题记
-
释《司尊彝》
-
作者:黔容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战国时期 综合研究 全过程 青铜器 鸡彝 铜器群 共名 酒器 考古学家 周礼
-
描述:的全过程和用器的问题,那就必须结合祭仪和青铜器来考虑。裸用彝,献用尊,舟随彝用,罍随尊用。彝与尊之为器用,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彝是祭器的共名,尊是酒器的共名;狭义的:二者同为盛酒器。这里所用是狭义
-
青铜礼乐 遥感商周礼仪的庄严
-
作者:暂无 来源:台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铜文化 公元前 甲骨文 青铜器 铸造工艺 礼乐制度 遥感 安阳殷墟 出土 礼仪
-
描述:上溯到夏朝,到商代晚期进入了制作技术的鼎盛繁荣时期。从商都安阳殷墟出土的大量青铜器,造型典雅、纹饰精美、铸造工艺精良。从整个中原地区出土的青铜礼乐形器中,可以遥感当年夏商礼仪的庄严与繁复。甲骨文、金
-
曾侯乙墓青铜礼器研究(上)
-
作者:黄敬刚 郝勤建 来源: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侯乙墓 青铜礼器 青铜器 身份地位 出土文物 礼制文化 用鼎制 九鼎 战国时期 周礼
-
描述:曾侯乙墓出土文物数量众多,青铜重器除编钟之外,礼器精品在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中出土,体现出其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达到极高水平,再现了曾国的悠久历史和厚重
-
曾侯乙墓青铜礼器研究(下)
-
作者:黄敬刚 郝勤建 来源: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侯乙墓 青铜礼器 青铜器 祭祀活动 周礼 随葬品 铭文 青铜铸造 重器 花纹
-
描述:祭器用器与组合形式《周礼·秋官·掌客》曰:"侯伯四积,皆胝飧牵。再问皆修。飧四牢,食三十有二,簠八,豆三十有二,二十有八,壶三十有二,鼎簋十有二,腥二十有七,皆陈。……夫人
-
“天室”应是以祖配天的明堂庙室
-
作者:张赞恭 来源:河洛史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堂 中州古籍出版社 《白虎通疏证》 周武王 古史研究 《周礼》 《礼记》 先生 刘晓东 青铜器
-
描述:的“天室”译释为远离成周的太室山(亦称嵩山)。此后,我省有些学者也跟着这样解释②。笔者通过对《周礼》、《礼记》、《白虎通疏证》等古籍的学习和研究,认为蔡先生将“天室”释为太室山是不正确的。正因为蔡先生所说“天亡簋铭和《度邑解》中的‘天室’一词,是正确理解武王定宅典礼活动的关键”,所以,笔者即认为很有必要将“天室”一词的真实含义讨论清楚。[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