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为何赢得青年心
-
作者:任涛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青年观 昆曲艺术 女主角 杜丽娘 舞美设计 大学生 柳梦梅 爱情故事
-
描述:,工作人员说,成人票一星期前售罄,学生票当天下午也全部售出。无奈之下,只好动用了京剧界朋友的关系。5月1
-
青春版《牡丹亭》: 让青年观众爱昆曲
-
作者:文君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青年观 昆曲艺术 白先勇 浪漫主义特色 音乐节 表演艺术 海峡两岸 汤显祖 明代戏曲
-
描述:第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期间,将于十月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日晚连续三天在北京世纪剧院隆重上演我国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经典昆剧连本大戏《牡丹亭》,这是继第二届音乐节上演交响评剧《乾坤带》之后,戏曲演出第二次进入北京国际音乐节。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与知名作家白先勇等海峡两岸艺术家共同完成的青春版《牡丹亭》,经
-
以“青春”的形式演绎经典:论评剧戏曲电视剧《花为媒》
-
作者:吕茹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电视剧 当代戏曲 发展道路 经典 演绎 牡丹亭 戏曲程式 戏曲观众 剧种 青年观
-
描述:2004年,文化名人白先勇集合两岸三地的文化精英共同推出了青春版昆剧《牡丹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以青春版的方式对经典作品进行新的演绎,对当代戏曲的未来发展道路等很
-
传统经典的青春再现: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文化现象研讨会综述
-
作者:詹怡萍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文化现象 研讨会 传统经典 昆曲艺术 中国艺术 青年观 研究员 杜丽娘 戏曲研究
-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于2004年4月完成了重新排演,两年间巡演于两岸四地,演出多达66场,2005年4月8日至10日和2006年4月18日至20日两度来到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演出,引起海内外戏曲界和文化界的强烈反响,尤其是在青年观众群、青年学子观众群引起
-
海派昆剧《上灵山》引起热烈争鸣
-
作者:东方明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昆剧团 《牡丹亭》 青年观 《西游记》 《长生殿》 折子戏 醒目广告 个性与特色 艺术革新 观众来信
-
描述:海派昆剧《上灵山》引起热烈争鸣东方明1993年,在国内演出市场一向沉寂的上海昆剧团登出醒目广告:投资百万元推出"海派昆剧"《上灵山》。该剧是根据《西游记》故事新创作的大型神话剧,表现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途中历经磨难后,终于到达灵山所在地天竺国,不料遇...
-
剧目·遗产·文化:一出戏的改编与创造
-
作者:王雯 来源:学习月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非物质文化遗产 杜丽娘 青年观 白先勇 青春文化 昆曲艺术 改编 审美主体 汤显祖
-
描述: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后,在中国掀起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2004年4月,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
-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青春文化载体:青春版《牡丹亭》的现代创造
-
作者:王雯 来源:人文论谭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非物质文化遗产 杜丽娘 文化载体 青年观 汤显祖 昆曲艺术 价值与意义 青春文化 爱情神话
-
描述:其对昆曲发展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