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陆学的立世精神
作者:姜广辉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学  立世精神  陆九渊  哲学世界观 
描述:中华书局1980年版).又九龄尝于窗下读程颐《易传》,至“艮其背”四句,反复诵读不已,陆九渊偶过其前,九龄问他:“汝看程正叔此段如何?”陆九渊回答:“终是不直截明白,‘艮其背,不获其身’,无我;‘行其庭,不见其人’,无物.”对于不易索解的《易经》艮卦卦辞,少年陆九渊作了一种似曾熟玩的透彻解释.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日宙”。陆九渊忽大省悟,说:“元来无穷,人与天地万物,皆在无穷中者也。”又
儒释之间:陆九渊哲学性质再认识
作者:王新莹  来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学  儒学  禅学  文化观 
描述:陆九渊哲学性质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上颇具争议的问题之一。传统上对陆学性质的认识采取了非儒即佛的二分模式,但实质上陆学无论本体论、功夫论抑或境界观都流露出亦儒亦佛的倾向。捕捉这种倾向,在儒释之间诠释陆学,对于理解三教合流的思想史实和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树立正确的文化观都具有重大意义。
陆九渊心学的方法理论和实学主张
作者:杨柱才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陆学  心学  方法理论  实学实行 
描述:学主张不仅包括个体道德认知上的切己自反和躬身践行,而且更为强调对儒学的切实创新,更为关注儒学的普遍的社会实效表现。陆九渊心学体系的方法理论和实学主张在内在理路上是相联通的,表明他对儒学的创新和发展是实有所本,实有所得;而他在“辨志”基础上提出的实效实利为心学以至整个儒学固有内容的诸多论说,则至少足以说明,视心学为空疏不实之学是缺乏根据的。
论包恢的诗歌理论及其理学底蕴
作者:石明庆 王素丽  来源: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包恢  诗学  心学  理学  陆学 
描述:包恢提倡自然淡泊的诗歌审美风格和境界,主张天籁自鸣的创作态度,这需要诗人的渐修和顿悟。包恢诗学思想的这些观点是建立在他的心学为主,并综合朱陆的理学思想基础上的。在这个意义上,他成为宋代理学思潮对诗学思想产生积极影响的总结者。
元代陆学士人的日常空间与社会关系网络:以李存《俟庵集》为中
作者:周茶仙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代  陆九渊  李存  陆学  道教 
描述:学的思想生命力,更显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各学派、信仰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陆象山宇宙论漫议
作者:吴定安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宇宙论  象山先生  宇宙观  认识论  陆学  天人合  伦理学  《周易》  王阳明 
描述:陆象山宇宙论漫议□吴定安南宋中早期,江西省金溪县出了一个钦奇磊落天份极高的人物,他便是陆九渊,因后来讲学象山,人称象山先生。他于孔学中另辟天地,独树一帜,创立了“心学”。心学亦属理学范畴,但它与朱熹之“理学”却大异其旨。长期以来,学者多注意陆学的认识...
陈文蔚、徐元杰和会朱陆的倾向
作者:王伟民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和会朱陆  朱子  格物穷理  约礼  陆象山  象山先生  陆学  发明本心  为己之学  尊德性与道问学 
描述:陈文蔚、徐元杰和会朱陆的倾向王伟民宋代儒学的发展,出现了朱陆学术的分流。这充分暴露出了儒学本身所隐含的矛盾。如:心与理、做人与做圣人、博文与约礼、成己与成物、格物与诚意等矛盾。这些矛盾的双方初看起来,似乎是相通的。但一经朱陆的争议,就发现它们远还没能...
芗草庐随笔:四则
作者:吴定安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象山书院  陆象山  王阳明  陆九渊  象山先生  金溪  陆学  草庐  随笔  和会朱陆 
描述:芗草庐随笔:四则
危素学术思想探析
作者:胡青 桑志军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术思想  陆九渊  吴澄  探析  陆学  四库全书  “乐”  朱子学  分斋教学  朱熹 
描述:一危素(公元1303—1372年),字太朴,号云林,金溪人。他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元中后期。他少通《五经》,明初大儒宋濂说他“年十五即通《五经》大旨,据座为人师。①”至正元年(1341年)为经筵检讨,修宋、辽、金三史及注《尔雅》。官至参知...
为心学一辩--元代吴澄的心学观
作者:方旭东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陆学  佛老  陆王  应当  宋明理学  为学  元代  诸子  禅学 
描述:误会:心学并不独指陆学,从尧舜直到周程诸子无不以心为学;儒家右着早以与佛老之学颉颃的心学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