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云间月澄:杨慈湖哲学思想研究
作者:隋金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杨慈湖  “‘一’  ‘心’  ‘觉’”  陆九渊  阳明学 
描述:之主要哲学概念构成的…一’一‘心’一‘觉”’的动态结构,杨慈湖思想中诸如“不起意”、“心之精神是谓圣”等理论问题,都可以由这个动态结构得到说明。杨慈湖自幼成长在儒者家庭,乃父杨庭显之“心本清明”、“十百千万,皆本于一”的思想对他影响深刻。在以往的研究中,杨慈湖的思想因他本人与陆象山的师生关系而被认为是“以心为本”的心学。实际上,杨慈湖对心学史上重要人物孟子和陆九渊的思想并非是单纯地继承,他对孟子之思除了“性本善”的观点而外不乏批评之辞;象山答杨慈湖的“本心之问”对杨慈湖思想的发展过程来说,其功用在于确证而不在于启发。并且,慈湖对“心”之本质状态与其发用功能的阐释也远胜过其师陆象山。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以“心学”范畴来解读杨慈湖的思想并不能够完整而清晰地说明杨慈湖思想的整体面貌。在慈湖的话语系统中,他几乎不在单一的意义上论述“心”概念,而是将之与“一”和“觉”等概念一起使用来阐明其思考。概而言之,慈湖的思想主要呈现为一个“‘‘觉…’的动态结构,慈湖在这一结构之中阐释“心”清明无体,澄然无际的特性;世界之本相从根本处而言,就是作为存在者整体的“一”;而对世间万物之“一”状态的洞达,便是己“心”之“觉”。整全性的“一”只有在主体之“心”深入其中并且“觉”了以后,才会向我们展示出其各个方面的意义,已“心”之思也因此才获得思考前提和思想成果,此为杨慈湖思想“‘一’—‘心’一‘觉’”的动态结构之梗概内容。通过阅读杨慈湖的著作我们还发现,杨慈湖本人对佛禅基本持否定态度,对道家思想和道教科仪规范却较为熟悉。慈湖思想在后世的流传过程中曾一度淹没,到了明代,伴随着阳明学的兴起,因阳明学学者自身解释阳明思想的需要,慈湖之学被重新诠释,慈湖思想也因此获得重登中国思想史舞台的机会,慈湖思想与阳明学之间的关联,应该成为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中被重新予以重视的课题。
“相亲千里亦同风”─—历史上宁波与日本的文化往来
作者:周庆南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本曹洞宗  宁波港  中日文化交流  明州  阳明学  王阳明  天台宗  设计和施工技术  日本平安时代  遣唐使 
描述:“相亲千里亦同风”─—历史上宁波与日本的文化往来
心学与理学
作者:荒木见悟 李凤全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朱子学  陈白沙  “理学”  无善无恶说  三教一致  《大正藏》  王阳明  陆象山  阳明学 
描述:心学与理学
阳明学与朱子学关系新探
作者:陈声柏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朱子学  阳明学  格物致知之旨  《传习录》  思想形成  “格物致知”  陆象山  宋明理学  龙场悟道 
描述:熹“格物致和”思想的比较,以企置其于王
欧美的阳明学
作者:陈荣捷 石川梅次郎 华国学  来源:日本学论坛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王学  阳明学  朱子学  阳明哲学  中国哲学  传习  知行合一  陆象山  个人主义 
描述:文,这是在欧美最初的关于朱子的论著。六十九年后出版了关于王学的专著,即Henke的《王阳明的生涯和哲学》。一八四九年The Chinese Repository登载了《朱子全书》中关于天地日月星辰的若干节。这是朱子著作最初的欧
朱子学在日本的发展
作者:李廼扬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本朱子学  阳明学  正统思想  王阳明  华夷观念  朱熹  陆象山  孔孟学说  中国思想  性理学 
描述:李廼扬先生是旅居日本华侨,在京都市开有中文出版社。我校名誉教授。本文立足于日本、学术和出版,从儒学的年轮、宋理学的成立、朱子学与阳明学之比较、正统思想和华夷观念、日本诸子学的派别与和刻《宋明思想录》的编印六个方面阐述了朱子学在日本的发展。
浅谈潘德舆《养一斋诗话》中的“质实”
作者:吴宗海  来源: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质实  《养一斋诗话》  潘德舆  经世致用之学  道光  精华录  黄爵滋  阳明学  牙慧  汉魏 
描述:,作令不知何年”,未赴。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未入仕途。著有《养一斋诗文集》二十六卷,《札记》九卷,《诗余》三卷,《诗话》十三卷。他的《养一斋诗话》,在嘉庆、道光间的诗坛上,不论是诗学观,还是对古人诗歌的评骘,都有重要意义,今天亦不乏借鉴价值。郭绍虞先生称之为“严肃认真”的诗话之一,并选入《清诗话续编》。现就个人闻见所及,对其主要观点之一的“质实”作一番考察。
关于阳明学者所谓的异端
作者:松川健二 陈涤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异端  阳明学  王守仁  陆九渊  诸子百家  百姓日用  孔子  论语  《传习录》  相对主义 
描述:之异端。(《文录》·四)王守仁以上的言辞,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表现了王守仁以万民共有的良知为立足点的实践伦理观,这是阳明思想的特征之一。为了知道这三则所表现的阳明异端论的独到性如何,对阳明学者的影响如何,缕述思想史上与此有关的各种观点是不可或缺的。以下,为了解阳明学者异端论的实际状况,做为一种方法,就应追溯《论语·为政篇》“攻乎异端章”的解释史。由于事实的性质,把握宋代以前的情况必须费些笔墨。何晏谓:“攻,治也。善道有统,故殊途而同归,异端不同归也。”何氏只说了这些,对于善道、异端未作具体说明。到了皇侃。邢 两疏,则把善道疏解为与儒家经典相合,而与非儒家相异的观点。首先皇侃的《义疏》谓:此章禁人杂学诸子百家之书也。攻,治也。古人谓学为治。故书史载人专经学问者,皆云治其书,治其经也。异端,谓杂书也。言人若不学六经正典,而...
良知之道--阳明禅与儒学修道养静工夫
作者:王良范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经典  儒学  阳明学  王阳明  致良知  形上本体  道家  心学  陆九渊  儒者 
描述:良知之道--阳明禅与儒学修道养静工夫
略论明中后期的诗文革新运动
作者:福本雅一 王齐洲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反拟古  明中后期  袁宏道  文学观念  性灵说  汤显祖  阳明学  诗文革新运动  王阳明  革新思想 
描述:的“阳明学”。在《传习录》里,王阳明大胆宣称:“夫学贵得之心也,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于孔子,未敢以为是也。”这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