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曾巩《邪正辨》阅读训练
作者:王朝辉  来源:读写月报:高中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邪正辨》  中学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阅读训练 
描述:乌知正者之为正.邪者之为邪欤?曰:考其实焉尔。言者曰:“某正人也。”必考焉.其言与行果正也.犹日无乃其迹然欤?必也本其情。情果正也.斯正人也。邪人亦然。必本其情者为之.迹未可以必信也。
古诗词阅读训练七则
作者:陈金华  来源:读写月报(高中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阅读训练  古诗词  回答问题  王安石  宋诗 
描述: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北山① [宋]王安石
对联阅读训练荟萃(廿四)
作者:云卿 万里 刘星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阅读训练  对联  峥嵘岁月  孙中山  章太炎  袁世凯  河南省  王安石  指挥若定  太康县 
描述:一、1913年,章太炎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讨袁斗争。8月,袁世凯软硬兼施迫其出任国史馆总裁。章大骂袁是民国的叛徒,表明自己“天性不能为人门客”,尤不能“与鸡鸣狗盗从事”。新春之际,他写了一副门联:“门前学种先生柳;路旁时卖故侯瓜。”
《理解,应是双向的》自读导引
作者:骆世昌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维活动  角色朗读  读导  导语设计  阅读训练  教学示例  群体智慧  理解学生  平常话  诸葛亮 
描述:不理解父母”是当今学生和家长常常喟叹的两大针锋相对的话题。在北京四中
揣摩写作意图应是阅读训练的重点
作者:毛昌宁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写作意图  阅读训练  阅读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  爱国思想  思想基础  “呐喊”  辛亥革命  “蓝色的世界”  中心句 
描述:尾,找出中心句和关键句 一篇文章总是围绕一个总目标展开,具有一个总意图,体现这个总意图的中心句往往出现在文章首尾,所谓“开门见山”和“卒章显志”即是文章的一般规律。《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全文结句“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又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道出了作者痛悼烈士、勖勉国民的写作意图。围绕“痛”什么、辛亥革命成功后为何还要“勖”国民等问题,就可切入文章中腹,把握全文内容。“我在青年时候做过许多梦……这不能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这一段《<呐喊>自序》的开头话则是理解全文的钥匙。读了下文作者对个人经历的大段叙述,我们会悟到,这许多“梦”不正是鲁迅先生不断探求着的救国救民的理想么!这种爱国思想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正是《呐喊》创作的思想基础的(由来)么!
文学鉴赏训练题
作者:李嗣颋  来源:语文世界(红A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鉴赏  李清照  具体形象  王安石  闻一多  阅读训练  《绝句》  乌江自刎  环境气氛  现实社会 
描述:文学鉴赏训练题
文言文阅读训练(六)
作者:谭新阳  来源: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言文  曾巩  阅读训练  无间断  闽中  土人  句子  通路  道家  两山 
描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道山亭记曾巩闽,故隶周者也。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阣房乙①于两山之
文言文阅读训练
作者:曹志正  来源:新高考(语文数学英语)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言文  项羽  汉军  江东  阅读训练  李清照  王安石  巨鹿之战  乌江  诸侯 
描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
《同学一首别子固》阅读训练
作者:李弗不  来源:读与写(初中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贤人  圣人  中庸  不相似  阅读训练  王安石  曾巩  淮南  相接  句子 
描述:适然。
古诗词阅读训练
作者:暂无 来源:中学生百科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词  阅读训练  杜甫  王安石  崇高理想  李商隐  思想情感  自然山水  精神世界  具体说明 
描述:古诗词阅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