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
按年份分组
2012(1)
2005(1)
1997(1)
按来源分组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1)
语文世界(小学版)(1)
青年教师(1)
相关搜索词
应是教师读书时
作者:俞武彬  来源:青年教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方法  教育随笔  教师  阅读习惯 
描述:一、读书宣言——我以读书支撑教育乃至生命[第一段]
善于设疑是深化阅读的奥秘
作者:余中云  来源:语文世界(小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阅读习惯  汤显祖  学习态度  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能力  阅读心理  孔雀东南飞  莎士比亚  阅读水平  封建家长制 
描述:“学则须疑”,阅读亦如此.阅读时倘能一边读书,一边设疑,不断思索,就会不断长进.经验告诉我们,不善于设疑和思考的学生,学习态度往往是消极的,知识面往往是狭窄的.这样,不但不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也难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人说,设疑是深化阅读的奥秘,这是颇有道理的.
让中职语文课堂活起来
作者:李启玲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课堂  中职学生  教师  语文素质  阅读习惯  中职毕业生  语文能力  语文基础  学习兴趣  王安石 
描述:改变这种现状、使中职的语文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爱上语文呢?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理解学生;最重要的是相信学生,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把它放大。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想要学好的。先将一颗平常心变成爱心,让学生喜欢、认可,有话对你说,在教学中学生才有可能爱上你的学科,自然能够在课堂上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师要有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 教材设计了阅读、能力培养、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感情;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在心灵成长、精神方面有收获。虽然不要求我们篇篇讲到,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整合学习内容,增加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授古诗词时,有关王安石的内容,可以将王安石的作品整合讨论,从中来看王安石的文学成就;从他的变法内容来看政治成就,再利用网络环境介绍王安石,这样既提供大量阅读的机会,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