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注谐声字例与《释名》声训
-
作者:胡从曾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谐声字 声训 释名 训释 周礼 礼记 郑玄注 声旁 郑注 字义
-
描述: 一郑玄注经,多明声训,其例至精。言及声训,当推汉代集声训之大成的两部书,一是班固的《白虎通》,一是刘熙的《释名》,尤以后者更负盛名。而郑玄的声训,由于分散在大量的经注之中,没有专著,很少被人注意。其实班固、郑玄和刘熙这三大家是一脉相承的。《三国志·许慈传》云:“慈师事刘熙,善郑氏学。”
-
魌头上的历史、文化信息
-
作者:国光红 来源: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信息 甲骨文字 穷奇 黄帝 汉代画像石 周礼 郑玄注 面具 说文 古文字
-
描述:熊皮者,以惊驱疫疠之鬼,如今魌头也。”“方相氏”即职有专操的巫觋。据《周礼》及郑玄注,是古巫方相氏戴了外蒙熊皮的面具以行巫事(郑玄释“蒙”为“冒”,冒即古帽字,用如动词,戴也),这种面具汉代人称为“魌头”;而魌头之所以作,一是为了大傩驱疫,一是为了驱方良(一种传说中的专食死人肝脑的恶鬼)。《风俗通》:“俗说亡人魂气浮扬,故作魌头以存之,言头体魌魌然盛大也。或谓魌头为‘触圹’,殊方语也。”应劭以为魌头之得名乃以其“头体魌魌然盛大”,此解犹未解,但据以可知魌头的另一个作用:存亡人之魂气;且知汉代方言又有把魌头称之为“触圹”的。“触圹”本是方相氏的行当之一,即《周礼》所谓
-
《汉语大词典》若干礼制词目释义献疑
-
作者:吕友仁 吕咏梅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语大词典》 释义 郑玄注 《周礼 《大词典》 《左传》 礼制 《仪礼·丧服》 孔颖达 鲁桓公
-
描述:《汉语大词典》若干礼制词目释义献疑
-
《周礼》乡遂组织探源
-
作者:史建群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域组织 左传 春秋时期 卿大夫 杜预注 个体家庭 家族公社 军令 遂人 郑玄注
-
描述:它只不过是《周礼》的作者把西周、春秋、战国诸不同阶段的一些制度杂揉在一起,按“作内政而寄军令”的原则,比照春秋后期兴起的建制步兵编制而设计的治国兰图而已。
-
关于雅乐乐器——牍相应雅拊
-
作者:薛艺兵 来源:乐器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击乐器 搏拊 “相” 《礼记·乐记》 《礼记》 郑玄注 先秦时期 《周礼 “雅” 八音
-
描述:代文献中虽累累
-
汉语传统修辞学形态之阐释
-
作者:杨万寿 来源:河西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修辞学 郑玄注 《文心雕龙》 文学评论 修辞理论 修辞手法 汉语 修辞研究 《周礼注》 《诗品》
-
描述:中国古代的修辞研究与语法等其它领域的研究有一个不同之处,即较为系统的修辞理论,每每以文学评论专著为依托而得以表述。一个时代的文学评论的发展,同时表现为修辞理论的发展。例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都同
-
“以五十颂处”解释(读金文札记)
-
作者:刘翔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微史 武王 札记 归藏 周公 《周礼 周易 卦辞 郑玄注 周原
-
描述:了“以五十颂处”。虽然是一句之差,但其中的奥妙颇耐人寻味。
-
古代学者谈赋、比、兴
-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起情 郑玄注 体物 诗集传 托物 周礼 朱熹 古代 学者
-
描述: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集传》)
-
郑玄经注传疑例述略
-
作者:吴庆峰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郑玄注 孔颖达 “与” 《夏小正》 山东师范大学 “似” 《月令》 疑问语气 陈述语气
-
描述:郑玄经注传疑例述略吴庆峰郑玄注经,条例广多,张舜徽先生著《郑学丛著》(齐鲁书社,1984年6月),其中有《郑氏经注释例》一篇,专解郑注条例。张先生在此篇的“自序”中说:“古人著述不言例,而例自散见于全书之中,后人籀绎遗编,多为之方以穷得其例,信能执简...
-
汉魏至唐宋时期的玉礼器初探
-
作者:詹德隆 来源:文博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玉礼器 《周礼》 唐宋时期 郑玄注 新石器 《尔雅》 南北朝 《周官》 上帝 战国时期
-
描述:一、前 言 玉礼器系指古代礼仪所使用的以玉石制作的礼器。今人谈论玉礼器,每引《周礼春官·大宗伯》的记载为凭:“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以说明六器为供祭祀使用的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