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
按年份分组
2010
(1)
2007
(2)
2004
(1)
1994
(1)
按来源分组
文学评论
(1)
青年博览
(1)
发现杂志
(1)
古典文学知识
(1)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1)
相关搜索词
《牡丹亭》
反映现实
妓女
周礼
唐宋时期
首页
>
根据【关键词:误解】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作品的缺陷与评论的缺陷——读汤显祖的《牡丹亭》及其评论
作者:
朱恒夫
赵惠阳
来源: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缺陷
缺陷
思想
思想
误解
误解
情欲
情欲
描述:
生理方面的情欲。
怎样读黄庭坚诗
作者:
莫砺锋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庭坚
宋诗
误解
王安石
求新求变
反映现实
现实主义
苏轼
黄氏
文学史著
描述:
黄庭坚(1045—1105)是宋诗特征最典型的代表,从而与宋诗成就最杰出的代表苏轼齐名。后人无论是褒扬宋诗还是贬毁宋诗,都往往"苏黄"并称。但是黄诗历来受到许多
误解
,要想读好黄诗,必须破除两种
中国人经常
误解
的几个词
作者:
郭灿金
张召鹏
来源:
发现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误解
伯劳
燕子
周礼
公室
分飞
妓女
高考
行为
大木
描述:
"丰碑"自古不是碑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竖石或桩,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刻。二是竖于宫庙大门内拴牲口。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名称就是"丰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
中国人最易
误解
的文史常识
作者:
郭灿金
张召鹏
来源:
青年博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误解
常识
文史
伯劳
燕子
周礼
明朝
公室
分飞
真正意义
描述:
具(和现在工地上上楼板所用的叼板机的工作原理很相似)。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
论唐宋时期的文道关系说:从郭绍虞的失误说起
作者:
张炳尉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道关系
唐宋时期
郭绍虞
对应关系
王安石
政治家
古文家
误解
描述:
系。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