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白相生 雅俗与共——《牡丹亭》文本语言风格刍议
-
作者:葛丽英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
描述:《牡丹亭》之所以在问世后产生了巨大影响。除情节、主题的原因之外,其鲜明的语言风格也是该剧为当时的读者群所广泛接受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笔者认为,《牡丹亭 真正的"无边文采"在语言风格方面表现为曲白相生、雅俗与共的多重风格的谐调组合。
-
雅词俏语相得益彰——论吴炳戏曲的语言风格
-
作者:孙霞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 语言风格 雅俗兼备
-
描述:吴炳剧作 ,曲词和宾白皆能雅俗兼备 ,调声谐律 ,在明代曲坛上是一位 以临川之笔协吴江之律 的佼佼者 .
-
晏欧词异同论
-
作者:王珏 来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欧阳修 词 内容 语言风格 表现手法
-
描述:在词史上,晏殊与欧阳修齐名,他们的词代表着宋初个词创作的最高成就,影响遍及北宋一代词家。他们的词风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显示了各自的个性特征,无论取材还是表现手法,都有些微差异。从总体上说,晏词多写一己的流连光景、感伤时序,以辞采秀丽见长;欧词多写男女的离愁别恨、思恋怀想,以情致深婉取胜。
-
《顾曲斋元人杂剧选》审视
-
作者:赵天为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杂剧 编选者 雅俗之间 语言风格 王骥德 个性自由 《菩萨蛮》 晚明时代 汤显祖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
描述:《顾曲斋元人杂剧选》审视
-
漫谈刘绍棠作品的语言风格
-
作者:冯学勇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中国 刘绍棠 语言风格 五十年代 人物性格 文学创作 作品 警句 田园牧歌 长篇小说
-
描述:篇小说(《地火》、
-
刘绍棠小说语言特色
-
作者:罗笑梅 来源: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小说语言 古词语 口语词 修辞格 古典文学 人民群众 语言修辞 语言风格 古典诗词
-
描述:刘绍棠小说语言特色罗笑梅刘绍棠是中国当代卓有成就的中年作家。这位喝大运河水长大的作家,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乡土文学创作之中,描写京东大运河畔的风土人情与农民的历史和时代命运。他的作品,特别是他的中篇小说,情节新颖曲折,引人入胜,人物性格棱角分明,地域特点...
-
关于汤显祖“四梦”的评价问题
-
作者:赵山林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邯郸》 《南柯记》 《紫钗记》 文学评价 艺术构思 思想意蕴 语言风格
-
描述:关于汤显祖“四梦”的评价问题
-
诗词语言艺术例论
-
作者:吴孟复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艺术 诗词 诗歌语言 杜甫 我国古代 近体诗 王安石 汉语词汇 语言风格 苏轼
-
描述:何文字、语言所不能比拟的。这是对仗、韵律的基础,也是词、句、篇章千变万化的由来,而我们先民早就总结出来的赋、比、兴等手法又大大提高诗歌的表现力量。所以,
-
论黄庭坚词
-
作者:黄宝华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谷词 黄庭坚 “以俗为雅” “以诗为词” 语言风格 《白雨斋词话》 晏几道 《南乡子》 曲子词 艺术风格
-
描述:论黄庭坚词
-
从“斗鸭阑干独倚”想起的
-
作者:金志仁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象 《荷塘月色》 王安石 语言风格 冯延巳 爱莲说 艺术美 风格与意境 《登徒子好色赋》 白话散文
-
描述:昏沉柳岸,红绡香润入梅天。”可谓精于造句。(“红绡”七字为荆公所爱)。而接语云:“飘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