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
按年份分组
2011
(1)
2008
(1)
1998
(1)
按来源分组
人文论谭
(1)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
相关搜索词
二程
万物有灵
圣人之道
首页
>
根据【关键词:语言哲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试论两宋儒学的文本观及其经学中的语言学思想
作者:
黄敦兵
来源: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程
朱熹
陆九渊
语言哲学
描述:
又突破了训诂师承的传统,在读经与做人、创通经义与自我省察乃至提升理想人格上,提出了值得一再回味的命题,从而启开了经学与理学互释的源头。
说“示”
作者:
雷汉卿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符号化处理
“象”
少数民族宗教
《周礼
甲骨文
语言哲学
引伸义
万物有灵
江苏连云港
词源义
描述: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人类学、考古学资料,用文化观点揭示《说文》“示”字说解所包含的语言哲学观点,分析“示”字构形取象之理,力求从文字演变角度说明神主由旷野进入庙堂的历程。
论曾巩的语言观
作者:
喻进芳
来源:
人文论谭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观
曾巩诗
言不尽意
立象以尽意
语言哲学
欧阳修
文学观
圣人之道
必然要求
表达效果
描述:
留在"六经"中,后人能够通过语言去把握。老子、庄子都认为"道"是不可言说的,庄子认为后人通过书本读到的只是"古人之糟粕"(《庄子·天道》),魏晋时期玄学名士以"言不尽意"为理论前提,从而否定圣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