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
按年份分组
2014
(2)
2010
(1)
2008
(1)
2005
(1)
2000
(3)
1994
(1)
1988
(1)
1981
(2)
按来源分组
语文建设
(3)
语文教学与研究
(2)
小学语文教学
(1)
初中生世界
(1)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1)
职业技术教育
(1)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
中学语文教学
(1)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1)
相关搜索词
人才机
中学
爱国主义教育
王安石
因果关系
临川
作者
大陆
创造潜能
发展
典范性
首页
>
根据【关键词:语文教材】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漫灭”不“可识”吗?
作者:
西塞山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材
王安石
文字
名称
花山
读作
模糊
注释
三期
褒禅山
描述:
编辑同志: 贵刊今年第三期《既已“漫灭”何又“可识”?》一文,谓统编语文教材对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一句的注释错了,认为句中的“为”应读作“谓”,“为文”就是“谓文”指“标明山的名称的文字”。按,此说甚误。
“临汝”到底在哪里?
作者:
范丙烈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临川
石钟山
语文教材
语文学习
江西省
湖口
王安石
河南
汝州
描述:
社中语室的同志根据同年《语文学习》第四期《“临汝”在哪里》一文而作的校勘。我认为前者是正确的。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