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为什么选用“绿”字?——“春风又绿江南岸”新解
-
作者:张嘉谚 来源: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气 情象 语境 语感
-
描述:本文从诗的本体——“情气”着眼,解读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对这一诗学细胞中所包涵的“情、象、意”等诗的基本要素,作了深入的“细读”;同时,本文还从诗学的审美心理和创造心理、从语言学的语言传承、语言传达、读者接受等角度,对王安石这一诗性创造作了新的阐释。
-
论周礼全先生的语言逻辑思想
-
作者:胡霞 来源:社会科学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逻辑体系 语言逻辑 语境
-
描述:周礼全是我国自然语言逻辑的开拓者,他于1995年提出了一个以意义、语境、隐涵、预设等范畴为骨干的语言逻辑体系.在这个语言逻辑体系中,语境具有重要地位.
-
语篇主题的理解方法初探——兼析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
-
作者:罗钱军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篇分析 语篇主题 语境 关联 王安石
-
描述:语篇主题即语篇指向,是语篇的主要基本思想。在生成任何一个语篇时,说话人总是从语篇主题出发构思全文,运用各种手段,力求语篇的主题被读者(或听者)所理解。本文运用语言学中语篇分析的有关理论,以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为例证,对其作语篇主题分析,并探讨正确理解语篇主题的方法。
-
“得体性原则”应是修辞的最高原则
-
作者:韦世林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修辞 得体 最高原则 语旨 语境 语效
-
描述:本文把“得体性原则”放在一个开放系统中探讨,不仅探讨了该原则与其它修辞原则的关系,而且阐析了“得体性原则”与生活、实践的唯物主义原则、与哲学的“适度”原则、与美学的“和谐”原则以及与修辞学史等的联系,从而论证了“得体性原则”是修辞的最高原则。这对人们进一步认识“得体性原则”的重要性有一定启示
-
寻求主体的诗性解放——论陆九渊心学的解构意义
-
作者:陈平辉 熊进萍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言说 语境 主体异化 解构
-
描述:在朱熹理学没落的地方,正是陆九渊心学跃升之处。陆九渊一生反对著述,反对理性禁锢,看重对话,看重释放本心。其哲学思想带有鲜明的启迪品格和反叛教化的特征,其终极目的在于寻求主体的诗性解放。在当今社会中,陆九渊心学的解构性仍然具有显著的现代价值。
-
事实·修辞·语境——元人吴澄传记的叙事学研究
-
作者:方旭东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传记 事实 叙事 修辞 语境
-
描述:的痕迹 ;其次是解释疑问 ,追溯新叙事所以生成的语境 ,考量其得以实现的修辞策略。通过对吴澄传记的叙事学分析 ,揭示 :即使在以真实为生命线的历史传记类著作中 ,修辞策略也屡见不鲜。
-
独上高楼:“民国·乐史”的现代性及前世今生
-
作者:李岩 来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国·乐史 结构 解构 现代性 《春花秋月何时了》 语境
-
描述:”与“政治标准”两层次,并始终贯穿“结构”与“解构”意念;对音乐历史研究、甚至一切关及音乐的“学术”不以音乐作品为中心的现状,作者也提出了批评。
-
语境与核心信息
-
作者:陈孟义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境 核心信息 古诗词 教学效果 王安石 深刻内涵 整体观念 特定语境 借景抒情 《泊船瓜洲》
-
描述:在古诗词教学中,有的教师只重视对个别字词的分析,缺少从诗词特定语境考虑的整体观念,因而往往难以揭示出诗词的深刻内涵,学生也不易把握住其核心信息,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
《心理学报》2008年第40卷总目录
-
作者:暂无 来源:心理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双语者 相似性 联合效应 任务转换 心理学报 汉语 黄希庭 知觉加工 语境 总目录
-
描述:《心理学报》2008年第40卷总目录
-
伊儒语境下的身、性、心、命内涵试探
-
作者:马廷义 来源:伊斯兰文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伊斯兰教 穆斯林 气质之性 真主 陆九渊 语境 董仲舒 王阳明 中国儒家 灵魂
-
描述:人类,是物质和精神合而为一的产物,身、性、心、命则是对人的自身人性与精神、人与宇宙、人与天地万物,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研究命题。伊斯兰教和中国儒家都对此进行了深刻研究,并在各自不同的语境下,赋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