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和苏轼关于科举诗赋取士的争议及原因探究
-
作者:雷婷婷 张岩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诗赋取士 争议 原因
-
描述:北宋时期,围绕科举是否采用诗赋取士的问题,以王安石为代表的贬诗赋人士和以苏轼为代表的褒诗赋人士都有自己鲜明的观点,争议的背后隐藏着他们各自的政治观点和个性特征.
-
王冰泉 临川古籍文化的守望者
-
作者:黄初晨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临川文化 八股文 线装古籍 木刻版 文化遗产 守望者 诗赋取士 经义 文化研究 王安石
-
描述:王冰泉 临川古籍文化的守望者
-
科举考试内容与评判标准的首次匡定--对王安石科举改革的几点
-
作者:马先彦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评判标准 王安石科举改革 科举考试 考试内容 经义 诗赋取士 儒家经典 范仲淹 进士科 改革科举
-
描述:从诗赋取士最终在唐代形成定局的历史考察中得到明证.唐代科举考试的方法、体例主要有帖经、墨义、策问、诗赋四种.帖经与现在的填空题类似,重在考察考生的记诵能力.如果帖题一般,考生均能回答,考官就难以评出优劣.于是考官就挖空心思提高帖题的难度,形成了帖经考试中出偏题、怪题的倾向,造成社会上普遍学风不良——士人只默记帖括只言片语,而对本经大义荒疏,甚至茫然无知,因而受到有识之士的普遍反对.
-
苏轼在宋代古文运动中的矛盾心态
-
作者:沈元林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文运动 苏轼 欧阳修 王安石 诗赋取士 宋代诗文革新 《续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长编》 科举改革 《三朝北盟会编》
-
描述:苏轼在宋代古文运动中的矛盾心态沈元林苏轼在宋代诗文革新运动中的表现,历来是为人所肯定的。本来,作为唐宋古文运动的八大家之一,与韩、柳、欧阳齐名的苏轼,能够得到肯定,也属当然。不过,当我们深入研究,就觉出了个矛盾的苏轼。从《苏东坡全集》来看,总聚其间的...
-
试论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
-
作者:徐培均 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清照 文艺思想 文学成就 苏轼 父亲 宋史 宋代 诗赋取士 文学作品 王安石
-
描述:李格非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父亲,元祐间,“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并列苏门,史称“后四学士”。然而他的作品惜已散失。本文从历代史籍中钓沉辑佚,对其生平与思想作了较为系统的考释,对其文学作品与文艺思想,也作了较为全面的评价。这对进一步研究李清照及宋代文学史,将是有所裨益的。
-
北宋科举制度简议
-
作者:张伟民 来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北宋 科举考试 诗赋取士 科举取士 进士 王安石 宋朝 地主阶级 宋太祖
-
描述:科举制度创置于隋唐时期,由国家定期分科考试,选取人才,分派官职。此后一直成为历代封建王朝选官的基本制度。到宋朝时,科举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本文对北宋的科举制度略加探讨。
-
八股文
-
作者:暂无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八股文 科举考试 王安石变法 诗赋取士 文体 时文 中国 现当代文学研究 明代 清代
-
描述:八股文
-
径义诗赋随时更革:宋朝科举制度建设之三
-
作者:徐梓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赋取士 制度建设 科举考试 进士科 经义 明经 科举改革 宋朝 考试科目 王安石
-
描述:宋朝的科举制度建设,不仅建立了怎么考的制度,健全了考试规程,对后来的科举考试,具有示以准绳、框其趋向的作用:而且对考什么,究竟是重经义还是重诗赋,也做了积极的探索.
-
忧国忧民叹选才:浅议王安石《读进士试卷》
-
作者:魏实 来源:中国人才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选拔人才 积贫积弱 选才标准 进士 试卷 诗赋取士 总体方案 科举制 革命导师
-
描述:深有所
-
文道与人才
-
作者:金诤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文道 苏轼 道学家 科举制度 诗赋取士 人才 变革 司马光 士大夫
-
描述:案提交朝廷讨论之时,司马光等守旧派大臣对之皆无异辞。①在这场表现为政见的“文道之争”中,站在对立面上的是苏轼。他的《议学校贡举状》是当时唯一持反对意见的奏状。苏轼针对变革“重道轻文”的思想,尖锐地质问道:“近世士大夫,文章华靡者莫如杨亿,使杨亿尚在,则忠清鲠亮之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