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杜丽娘习《诗》的反理学意义
-
作者:刘冬颖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牡丹亭 杜丽娘 理学
-
描述:是要名教符合人情。
-
纯真里的物是人非
-
作者:田珍 来源:江淮法治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楂树 思无邪 白血病 爱情 花间集 长恨歌 牡丹亭 宋词 唐诗 诗经
-
描述:不是你得了白血病我们没有在一起。静秋与老三的爱情,是那个时代的产物,那个时代见不得
-
周庄诗经(组诗)
-
作者:黄劲松 来源:翠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庄 湖船 诗经 约定 芳香 元杂剧 散文 里尔克 作者简介 牡丹亭
-
描述:周庄诗经(组诗)
-
昆曲漫谈
-
作者:单琪 来源:考试(高考文科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长生殿 唐明皇 杜丽娘 桃花扇 李香君 诗经 杨贵妃 柳梦梅
-
描述:元曲,就有了曲牌。有了这样固定的旋律,文人就只能往旋律里填词。所以,如果我说苏东坡和柳永其实就是方文山,肯定有人不乐意。但实际上,就填词来说,其性质是差不多的。 元杂剧,有很多名家,有很多名剧,大家都知道,《西厢记》,《窦娥冤》,《墙头马上》,《梧桐雨》等等。可惜的是,这些剧本虽然还保留,我们能在《元人百种》里看到很多,但至于它怎么唱——窦娥如何呼冤,唐明皇如何长叹,我们基本都听不到了。 但幸运的是,现如今,我们还能在舞台上看到的,保留着古人的剧本,古人的风致,古人的腔格的,还有昆曲。 昆曲的剧本,就是明清传奇。我们学过所谓四大名剧其中之三:《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都是昆曲演繹的本子。所以在某个周末,静下心来,到剧场里坐下,轻轻的两点鼓、笛子、萧、水袖、水磨腔,我们还是可以和杜丽娘、李香君和杨玉环面对面,感受她们的爱恨情愁。
-
遇美人·丽娘
-
作者:林如峰 来源:中国诗歌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画卷 牡丹亭 诗经 花径 缘起 丹青 泥污 前缘 雨影 青石
-
描述:遇美人·丽娘
-
举重若轻 妙趣横生——《牡丹亭·闺塾》赏析
-
作者:徐凤生 于雷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杜丽娘 牡丹亭 故事情节 赏析 戏剧家 引人入胜 矛盾冲突 封建礼教 塾师
-
描述:戏剧当然要有“戏”,怎样才能有“戏”呢?构思一个曲折离奇的情节,诚然能够引人入胜,但是,一味追求情节的“奇”和“怪”,势必变得荒诞不经;穿插一些“科诨”,增加笑料,舞台可能搞得热热闹闹,但是游离于情节之外,必然流于庸俗。那么,“戏”从何处来呢?明代杰出戏剧家汤显
-
“闹”字下的“温柔一刀”——也谈《闺塾》的思想性
-
作者:喻婷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思想性 女学生 封建礼教 诗经 牡丹亭 三个方面 曲解 批判 四书
-
描述:人教版高中第四册戏剧单元的《闺塾》节选自我国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第七出。《闺塾》中人物简单,只有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塾师陈最良三人;剧情简单,是桂丽娘、春香两个女学生不想听塾
-
昆剧青春版《牡丹亭》中春香的魅力
-
作者:曹南山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杜丽娘 牡丹亭 牡丹亭 昆剧 昆剧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观众 观众 后花园 后花园 大家闺秀 大家闺秀 角色 角色 舞台效果 舞台效果 诗经 诗经
-
描述:大型全本昆剧大戏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起已经成功上演200场。回首多次观看此剧的经历,我对剧中春香的角色一直难以忘怀。每逢大幕拉启,最早展现出人物之美、情节之美的人物形象便是春香,她也是在剧场中最早获得观众好评的戏中角色。春香形象的成功塑造是青春版《牡丹亭》
-
《诗经·关睢》赏析:从《牡丹亭》的“误读”说起
-
作者:龚新婷 来源:学语文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误读 误读 诗经 诗经 杜丽娘 杜丽娘 无意识 无意识 红楼梦 红楼梦 理解 理解 道德 道德 赏析 赏析 西汉 西汉
-
描述:明代剧作大师汤显祖的著名传奇《牡丹亭》有这样一个情节:太守之女杜丽娘年方二八,才貌端妍。其父杜宝为了使女儿将来嫁个书生能做到谈吐相称,便找了个迂腐先生陈最良教女儿读书识字。陈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