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秦观诗词研究的不平衡现象
-
作者:董凯扬 来源:新学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秦观诗 秦观词 女郎诗 词作 元好问 苏轼 婉约词 王安石 创作 黄庭坚
-
描述:提到秦观,我们的脑海里自然而然给出的定位是北宋婉约词的大家,宗师。的确,秦观以词名世,在词的创作及对后世的影响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后世对他的词作推崇备至,冯煦认为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虽子
-
晏殊的《浣溪沙》赏析
-
作者:王雁雪 来源: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事物特征 晏殊 浣溪沙 景物 北宋时期 赏析 词作 花间 中学语文 归来
-
描述: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是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的代表之作。晏殊(991-1055)是北宋时期的太平宰相,词作内容多反映富贵闲适的生活,虽上承花间,却不是浓彩重抹,看似平淡而意味深长。他善于捕捉事物特征,有不少佳句脍炙人口。
-
少年晏殊:诚实的力量
-
作者:高广平 来源:小读者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少年 宋真宗 文学家 政治家 词作 北宋 科举考试 哲理 传诵
-
描述:晏殊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词作娴雅婉丽、饱含哲理,最有名的当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至今还被人们所传诵。
-
兵学奇才辛弃疾
-
作者:伍立杨 来源:北京文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辛弃疾 特种部队 兵学 南宋 战斗力 江西 战略战术 词作 训练 王安石
-
描述: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晏几道《小山词》轻舟意象略考
-
作者:陈磊 来源:黄河之声(科教创新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山词》 意象手法 晏几道 《碧鸡漫志》 北宋初期 思想内容 词作 周紫芝
-
描述:与意象手法,所摹写物事与表达的思想内容之间具有蕴涵与衬托写照的笔法联系。
-
古诗词里的心理描写
-
作者:乐音家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理描写 古典诗词 心理活动 人物心理 内心 词作 古典小说 红楼梦 抒情为主 晏几道
-
描述:中国的古典小说,是不太重视人物的心理描写的(除《红楼梦》外),但古典诗词刻划人物心理却十分细腻成功。尤其是词,以抒情为主,故尤重内潜。许多词作,出色地描绘出人的心理活动,展示出蕴含在人物内心
-
苏轼诗词中的咏月艺术
-
作者:邱红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中秋诗 中秋月 诗词 宋神宗 熙宁 人生 词作 王安石 密州
-
描述:提起苏轼的中秋诗词,大家最易记起的是那首向来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作于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四十一岁,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苏轼自请外任,宋神宗熙宁四年
-
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简析
-
作者:邓崇进 来源:文学教育(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清照词 赵明诚 历代评论 晏几道 艺术风格 归来堂 词作 相思 精炼 生活
-
描述:旷代才女李清照的词清而自然,令历代评论家赞不绝口。她是遵守着词的一切规律而创作的。她一面重视音律、精炼字句,一面又赋予词以真实的感情。在风格上,她的词接近于李煜和晏几道。她个人生活境遇的变化,在
-
《小山词》的情感世界:痴情
-
作者:张光辉 来源:阅读与鉴赏(下旬)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山词 情感世界 晏几道 痴情 有情痴 陈廷焯 北宋词 晏殊 相思 词作
-
描述:晏几道,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太平宰相晏殊第七子。世称"晏小山""小晏",存世有《小山词》。古人有云:"人间自是有情痴",我们的词人晏几道也是一位痴情的文人。有人说:"痴情方许说红楼",而我要说痴情才许
-
从三首词作看王安石的沉浮人生
-
作者:王芳 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人生 词作 沉浮 金陵怀古 艺术价值 社会现状 刘熙载
-
描述:这三首词不仅艺术价值高,且真切地反映了北宋当时的社会现状,更鲜明地展示出王安石不同时期的人生抱负与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