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王异“心”论
-
作者:魏义霞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 陆九渊 王守仁 陆王 心与理 认识论 主观唯心主义 心即理 宇宙本原 陆学
-
描述:尽之分,并无本质之别。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认为,陆、王的学说固然有着不可否认的继承关系,“心”在两人的哲学中固然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这并不能证明陆、王的心学是相同的。与此相反,陆、王的心学处处显示了不容忽视的差异和对立。 一、哲学的理论框架和逻辑结构不同 正如对思维与存在的不同理解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类似,对心与理的不同理解则是划分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准则。在这个基本问题上,充分体现了陆、王哲学的差异:陆九渊的哲学是循着理──心──理的逻辑结构展开的,而王守仁哲学的逻辑框架则是心(良知)──物──心(良知)。这就是说,陆学虽然有向主观唯心论倾斜的意向,但其基本理论走向则是客观唯心论;王学纯然是由主观到主观的玄学思辩,它在主观唯心主义的迷宫中要比陆学跌得更深、更远。 .在本体论上,陆九渊提出了“心...
-
蓝鼎元的哲学思想
-
作者:许其端 来源: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蓝鼎元 程朱理学 太极 陆九渊 哲学思想 认识论 王阳明 经世致用 天地之性 天理与人欲
-
描述:映。
-
陆九渊哲学思想研究
-
作者:任金丽 韩强 来源:国内哲学动态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主观唯心主义 认识论 任继愈 客观唯心主义 侯外庐 哲学思想 唯心主义者 主客体关系 本体论
-
描述:。 (一)吕振羽、侯外庐、任继愈和包遵信都认为陆九渊是主观唯心主义者,但对朱陆之辩的实质及其意义则有不同的看法。吕振羽认为,朱陆之争是心物二元论和主观唯心主义之争。这种争论是根源于争论双方各自代表的社会阶层利益的不同,同时也反映出地主阶级内部诸阶层利益冲突的剧烈。陆九
-
中国历代哲学思想概要(六)
-
作者:谷方 来源:编创之友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哲学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 认识论 王守仁 朴素唯物主义 罗钦顺 唯物主义观点 客观事物 朱熹
-
描述:器官变成创造世界万
-
中国历代哲学思想概要(五)
-
作者:谷方 来源:编创之友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阴阳二气 哲学思想 王安石 唯物主义 太极 事物 物质性 客观唯心主义 相互作用 认识论
-
描述:阳二气.阴阳二气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就生出五行万物.这就是由原始的气到
-
李觏哲学思想简论
-
作者:陈国钧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思想 朴素唯物主义 反对唯心主义 明清之际 自然观 认识论 青年时期 阴阳二气 义利观 宗教迷信
-
描述:已开始著述。他的著作丰
-
朱熹和陆九渊的异同
-
作者:暂无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朱熹 世界本原 认识论 人性论 客观精神 伦理观 系列问题 知觉 封建伦理
-
描述:鹅湖会上,朱熹指斥陆九渊太简,陆九渊指斥朱熹支离。这次争论主要集中在认识论上,但也表现了他们之间在世界本原论、人性论、伦理观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分歧。一、朱熹把独立于人的知觉之外的理(客观精神)作为世界
-
“理学”、“心学”及“鹅湖之会”
-
作者:李海军 来源:考试(高考 文科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家 心学 鹅湖 格物致知 认识论 客观唯心主义 世界观 陆九渊 主观唯心主义 知行合一
-
描述:晋南北朝是我国战乱、动荡和民族大迁徙时期,北方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如羯族建立后赵、鲜卑族建立北魏等。
-
“格物致知”考辨
-
作者:刘泽亮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格物致知” 心学 程颐 考辨 陆九渊 格物穷理 直觉 体认 认识论 封建伦理道德
-
描述:本文考索了“格物致知”的源流,依次阐释了汉学、理学、心学及宋明理学的批判总结者王船山的“格物致知”说,揭示了这个命题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由纯伦理学含义向认识论、方法论含义的转变过程,并论述
-
陆象山不是唯心主义哲学家
-
作者:宫哲兵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心学 理学 理学 太极 太极 无极 无极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本体论 本体论 认识论 认识论 道德伦理论 道德伦理论
-
描述:陆家山和朱熹是道德伦理修养方法之争。陆象山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是一种宏大的道德境界,并不涉及世界本原论和认识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