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
按年份分组
2005(2)
2001(1)
1995(1)
1987(1)
按来源分组
江西社会科学(1)
杜甫研究学刊(1)
其它(1)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抚州师专学报(1)
相关搜索词
王安石与苏轼关系新论——兼论宋学流变中新学与蜀学之争
作者:刘成国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新学  蜀学 
描述:王安石与苏轼之间,虽然曾经一度因为道德文章而相互倾慕,但终其一生,二人关系“怨”多于“谐”。这不仅是因为二人个性气质之迥异,更是出于二人所学之不同。因此,王安石与苏轼之间的分歧与冲突,实质上隐含着新学与蜀学这两大学术流派在北宋中后期话语权力层面的交锋。
苏轼苏辙对荆公新学的批判
作者:王书华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新学  蜀学 
描述:荆公新学与苏氏蜀学、二程洛学是北宋中期鼎足而立的三大学术派别。苏轼兄弟出于从指导思想上否定王安石变法、廓清蜀学的发展道路、与新学争夺儒家道统的正统地位的动机,对新学展开了学术批判,其批判集中在新学搞学术专制及其流入佛老上。
荆公新学及其兴替
作者:王书华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荆公新学  朔学  洛学  蜀学  道德性命  宋元学案  王安石 
描述:乃至诋毁,根本未给其以应有的学术地位。有着宋元学术史之称的《宋元学案》本是以...
宋代蜀人论杜
作者:杨胜宽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杜诗  苏轼  代蜀  艺术成就  文艺思想  蜀学  王安石  人论  魏了翁 
描述:宋代蜀人论杜杨胜宽安史之乱进入第五个年头(759),杜甫辗转来到四川,先后在成都、两川各地及夔州寓居转徙达八年多,留下的诗作近950首,占其全部创作的三分之二。诗人的成就不仅反映在创作数量上的丰收,更重要的是,四川创作期是杜诗由初步成熟走向艺术峰颠的...
苏轼哲学为什么长期被埋没
作者:王国炎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拭  哲学家  程颐  苏轼  苏氏  蜀学  反理学  理学家  东坡  王安石变法 
描述:,对宋以前及和他同时代的几乎所有哲学家均有相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