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伉俪绝唱《牡丹亭》——论汤显祖《牡丹亭》的艺术追求
-
作者:王太丰 来源: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艺术技巧 艺术技巧
-
描述:作为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与其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与独到的艺术追求分不开的。
-
葛立方论学杜:重提学杜得失的话题
-
作者:杨胜宽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诗派 葛立方 学杜 《韵语阳秋》 杜诗 苏轼 杜甫 王安石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艺术技巧
-
描述:葛立方论学杜——重提学杜得失的话题杨胜宽葛立方(?—1164),字常之,号懒真子。所著诗话《韵语阳秋》二十卷,堪称宋人诗歌批评的“巨著”。尽管从宋人赵与时《宾退录》直到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都指出了不少葛氏谈诗的舛误,但在葛氏本人,撰述此书的态度却...
-
汤显祖怎样给杜丽娘以艺术生命——《惊梦》《寻梦》的人物塑造
-
作者:王一纲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汤显祖 冯梦龙 人物塑造 寻梦 牡丹亭 艺术技巧 人物性格 封建礼教 思想性格
-
描述:但是,她毕竟只有二八年华,阅世不深。因此,当她捧了酒肴向双亲效“千春之祝”时,开口即唱“娇婴欲语,眼见春如许”!道出了她对春光的真实感受。茅元仪批云:“开卷便见情语”,可谓一语破的。这种少女情语是同封建道学家的“收其放心”,“去人欲、
-
批评家与生活
-
作者:汪浙成 来源:上海文学 年份:196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贺 生活实际 艺术技巧 思想内容 王安石 文艺作品 临危不惧 文学史 边疆 战争
-
描述:分逼真生动,形象鲜明,色彩浓艳。
-
晏几道《小山词》浅论
-
作者:黄国衍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无不为 小山词 晏几道 性格 情真 词作 艺术技巧 晏殊 社会意义 浅论
-
描述:内容和重大的社会意义,题材也比较狭窄,但他的词清新俊逸,感情秾挚,在艺术技巧上也臻于妙境,佳句秀段,俯拾即是。如小晏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等等诸句,千百年流传不衰,读者无不为之倾倒击节。小晏的词作屡受词评家盛称。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云:“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晏殊),
-
批评中的灵性——《多维视野中的文学景观》读后
-
作者:文钰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品 文学景观 表现技巧 多维视野 评论文章 艺术技巧 刘绍棠 当代文学评论 诱惑 陆文夫
-
描述:充满期待的,但《早安,朋友》和《习惯死亡》的魅力似乎不及他那份自我推销著作的广告;陆文夫严谨得让关心他的读者沉不住气;林斤澜或许还要有更长时间的不被人理解的痛苦(这“痛苦”的感受是猜测而来,林先生从不趋时,可能仍泰然处之);王蒙差不多最为活跃了,《活动变人形》之
-
从《沉香亭》《舞霓裳》到《长生殿》--论《长生殿》创作的心
-
作者:孙京荣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生殿》 《舞霓裳》 《沉香亭》 洪异 艺术技巧 开元天宝 李白形象 汤显祖 李泌 情爱心理
-
描述:从《沉香亭》《舞霓裳》到《长生殿》─—论《长生殿》创作的心理历程孙京荣学术界对清代著名传奇《长生殿》研究中的许多问题至今仍争论不休,悬而未决。本文试图以洪的创作历程作为视角,以剖析他各个生活阶段的心态为支点,通过对从创作《沉香亭》《舞霓裳》到《长生殿...
-
论王安石的散文美学思想
-
作者:吴小林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散文美 散文创作 美学思想 欧阳修 “文” 艺术技巧 审美作用 审美特征 审美形式
-
描述:论王安石的散文美学思想吴小林在欧阳修所倡导的宋代新古文运动中,王安石是重要骨干之一。在风云变幻的北宋政治舞台上,王安石是卓越的改革家。王安石的散文美学思想和创作实践,表现出作为政治家兼古文家的鲜明特点。在功利与审美的关系问题上,他具有突出散文经世致用...
-
语文课堂中的提问技巧
-
作者:宁新勇 王小海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诱发学生思维 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 北宋文学 王安石 设置问题 培养学生 语文课堂 艺术技巧 实际教学
-
描述: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书洪范传后》中说:问之不深,则其听之不专;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周。可见,问,是要讲究深度和艺术的。在实际教学
-
从黄庭坚诗一首看宋诗的雅化倾向
-
作者:杨莹 来源: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诗 雅化 黄庭坚 章法结构 苏轼 王安石 倾向 山谷诗 湖口 艺术技巧
-
描述:,庭坚系舟湖口,李正臣持此诗来,石既不可复见,东坡亦下世矣,感叹不足,因次前韵》(以下简称《湖口》)一诗为例,从艺术分析入手,以立意、用典、修辞、章法结构为框架,层层剥笋,试窥宋诗雅化倾向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