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5)
历史名人 (2)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1(3)
2010(1)
2007(1)
2005(1)
1997(1)
1990(1)
按来源分组
剧作家(1)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
戏曲艺术(1)
江西画报(1)
文明(1)
南风窗(1)
民办教育研究(1)
浅析戏曲艺术的民间性本色:以江西广昌孟戏为例
作者:陈利利  来源:民办教育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昌孟戏  广昌孟戏  舞台表演  舞台表演  民间性  民间性 
描述:方面的深层关联,也正是民间性特质的渗入,使广昌孟戏始终保持着一种鲜活的状态。
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及其过程:以许渊冲英译《牡丹亭》
作者:吴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剧翻译  戏剧翻译  舞台表演  舞台表演  功能理论  功能理论  翻译模式  翻译模式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译界对戏剧翻译所做过的研究为数不多,也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研究更是少之甚少。本文尝试着从诺德的功能论角度探讨以舞台表演为目的的戏剧翻译及其过程,希望能为戏剧翻译研究现状的改变做出贡献,为以舞台为目的戏剧翻译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同目的论一样,诺德的功能论主张翻译目的是翻译时应首先考虑的因素。翻译目的是译文发起者根据译文接受者需要而决定的。因此在翻译以舞台表演为目的的戏剧时,舞台演出这一目的决定接下来的所有翻译活动。按照诺德的翻译过程环形模型,译者在明确舞台演出这一目的后,就应该结合翻译以舞台为导向的戏剧文本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可表演性,音乐性,简洁性),对戏剧源文本进行全面的内外因素分析,以便将原文中需要按照原样重现的功能和那些必须根据接受者的知识背景、心理期待、交际需要等因素进行调整的内容区分开来,预测翻译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以便采用合适的翻译方法。作者以许渊冲英译《牡丹亭》为例,采用诺德的功能论对戏剧翻译及其过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牡月‘亭》属于比较典型的案头剧,里面包含着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因此,在把它翻译成适合舞台演出的英语文本时,许教授应该对原文进行了文本分析,将原文的功能与目的文本的预定文化功能进行了比较,辨认出或排除了原文中不利于译文目的实现的文化负载词等因素。在实际翻译中,许教授将绝大部分的文化负载词进行了异化处理,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翻译方法如语序倒置、增词救韵、一句双译、跨行运用等来达到“音美”、“意美”、“形美”。
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昆旦皇后华文漪
作者:上官秋清  来源:南风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华文  昆曲艺术  梅兰芳  牡丹亭  杜丽娘  舞台表演  传统艺术  舞台艺术  白先勇  长生殿 
描述:华文漪,1941年3月18日生,1954年考入华东戏曲研究所昆曲演员训练班,俗称昆大班,1962年毕业。工闺门旦,得朱传茗等传字辈昆曲老艺人及俞振飞、言慧珠等名师真传。60年代甫出道即享有小梅兰芳的美誉。1986年获戏曲梅花奖,1989年赴美定居,开始在海外传播昆曲艺
烟火蕴传奇 水磨涤清音
作者:周秦 河马  来源:文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昆腔传奇  牡丹亭  京剧表演艺术  舞台表演  审美理想  杜丽娘  昆山腔  表演程式  昆剧 
描述:古老而精深的昆曲艺术犹如一枝香气馥郁的兰花,已绽放六百余年。作为昆曲艺术之源,传奇创作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情结,舞台表演寄托着写意的审美理想,只有继承传统,昆曲方可存续。
神奇赣鄱 铸就经典
作者:郭晶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激光  观众席  舞台效果  洪水  歌舞  牡丹亭  舞台表演  历史  声效  江西 
描述:这是一次豪华的文化盛宴,这是一次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当一道道闪电划过天空,缓缓而出的是一个雄伟的巨人,他,高举利斧,用力劈下,轰……一对娇媚的"人儿"从石中蹦出,那是"章"与"贡"啊,"他们"合流而成"赣",那雄伟的巨人就是传说中的"赣巨人"。他,为我们拉开
建立戏曲与电视的美满姻缘
作者:陈岗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电视剧  中国电视  《牡丹亭》  姻缘  舞台表演  观众  演员表演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近景  审美意识 
描述:建立戏曲与电视的美满姻缘陈岗今年夏秋相交的时节,在美丽的风筝之城———潍坊举行了第十五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戏曲电视剧(巨力杯)奖评奖活动。笔者作为评委之一,参与了评选活动的全过程。在从初评到定评的二十多天里,评委们之间最常谈起的一个名词就是“联姻”...
明代曲论中“本色”与“当行”相结合的理论
作者:王星琦 张宇声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理论  戏曲创作  戏曲史  戏曲语言  王骥德  汤显祖  艺术构思  李渔  当行  舞台表演 
描述:元明之际,曲论家对“本色”与“当行”的理解不尽一致,万历以后的曲论中出现的新特点是“本色”与“当行”理论之互补、渗透和融汇,这标志着古典戏曲理论的日臻成熟。这种戏曲美学思想,为李渔(清)系统的戏曲理论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浅谈青春版《牡丹亭》的人情美
作者:王燕飞  来源:剧作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柳梦梅  昆曲  汤显祖  观众接受  女主角  牡丹亭  舞台表演  表现手法  演员 
描述:浅谈青春版《牡丹亭》的人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