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应麟的戏曲审美观
-
作者:卢劲波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胡应麟 戏曲审美观 戏曲审美观 舞台艺术 舞台艺术 “谬悠其事” “谬悠其事” 案头文学 案头文学
-
描述:胡应麟不仅以《诗薮》著称,而且以一个艺术鉴赏家的独特视角,在戏曲批评方面提出了一些有别于传统戏曲理论的真知灼见:舞台演出的和谐美、剧本创作的谬悠其事说及案头文学工之美,这是对传统曲学的大突破,其戏曲审美观念为我国戏曲批评的转型产生了一定影响。
-
论舞台艺术的生产与传播:以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为例
-
作者:石岩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舞台艺术 创意生产 立体传播 整合营销传播 院团管理
-
描述:传统文化和美学精神在舞台艺术领域独树一帜。自古以来,舞台表演便是昆曲艺术传承的重要表达方式。在快餐化、平面化的消费时代,昆曲艺术欣赏的高门槛、慢的节奏成为其走入大众消费市场的巨大障碍。探索以最新的创意
-
上昆《牡丹亭》期待新突破
-
作者:端木复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新突破 舞台艺术 社会现实意义 柳梦梅 杜丽娘 爱情主线 上海昆剧团 人物情绪 悲剧意味
-
描述:本报讯(记者端木复)继京剧《贞观盛事》修改上演之后,另一台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的昆剧《牡丹亭》,也开始建组重排。导演郭小男明确表示,他们将把《牡丹亭》打造成精品中的精品。上海昆剧
-
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昆旦皇后华文漪
-
作者:上官秋清 来源:南风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华文 昆曲艺术 梅兰芳 牡丹亭 杜丽娘 舞台表演 传统艺术 舞台艺术 白先勇 长生殿
-
描述:华文漪,1941年3月18日生,1954年考入华东戏曲研究所昆曲演员训练班,俗称昆大班,1962年毕业。工闺门旦,得朱传茗等传字辈昆曲老艺人及俞振飞、言慧珠等名师真传。60年代甫出道即享有小梅兰芳的美誉。1986年获戏曲梅花奖,1989年赴美定居,开始在海外传播昆曲艺
-
魂萦昆曲:记昆剧名家蔡正仁先生
-
作者:姚惟尔 来源:苏州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上海昆剧团 牡丹亭 苏州 老师 精品工程 舞台艺术 学员 培训班 表演艺术
-
描述:2003年7月初,黄梅未过,气温骤升。在这湿热难耐的日子里,上海昆剧团一行80余人,由团长蔡正仁带队来到苏州吴县党校宾馆,集中赶排昆曲《牡丹亭》——该剧近被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
导演与文学
-
作者:张庚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雷雨》 导演 剧本 二度创作 剧作者 文学修养 《牡丹亭》 戏曲现代戏 文学价值 舞台艺术
-
描述:导演与文学张庚导演挑选剧本,应当选择他看中的剧本,导演对剧本的作者应当是知音,要有一种愿望把这个戏的文学成就表现在舞台上,或"翻译"到舞台上去。例如为何这么多导演愿意排演《雷雨》?因为《雷雨》的作者自己就非常懂得舞台,很多人都喜欢《雷雨》,也使很多导...
-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入围剧目(共30台)
-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精品工程 舞台艺术 北京京剧院 上海昆剧团 歌舞团 剧目 《牡丹亭》 《骆驼祥子》 国家话剧院 《杜十娘》
-
描述:戏曲 《贞观盛世》(上海京剧院)、《华子良》(天津京剧院)、《宰相刘罗锅》(北京京剧院)、《骆驼祥子》(江苏京剧院)、《牡丹亭》(上海昆剧团),《杜十娘》(中国戏曲学院)、《驼哥的旗》(广东深圳粤剧院)、《金子》(重庆川剧院)、《贬官记》(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钟馗》(河北省河北梆
-
非常时期打磨舞台精品——访上海京剧院院长孙重亮
-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京剧院 非常时期 精品工程 《牡丹亭》 舞台艺术 上海昆剧团 抗击“非典” 下半场 打造精品 抗“非典”
-
描述:出一派繁忙
-
《剧影月报》2005年总目录
-
作者:暂无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舞台艺术 月报 节目主持人 艺术精品 戏曲演出 牡丹亭 几点思考 电视剧 造型设计 淮剧
-
描述:~~
-
昆剧《小孙屠》中传统程式创造性的运用
-
作者:顾聆森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孙屠》 传统程式 昆剧 《永乐大典》 名著改编 《长生殿》 《牡丹亭》 《桃花扇》 舞台艺术
-
描述:昆剧《小孙屠》中传统程式创造性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