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安话入声研究
-
作者:贾莉莉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武安话 入声 舒化 舒声促化
-
描述:三片:城关片、邑城片和贺进片,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共设了11个调查点来进行入声字的调查。通过武安内部地区三片的对比,来讨论入声在共时方面的发展规律及演变趋势。同时我们还在城关片对老中青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了调查,从历时的角度对武安话的入声进行了描写分析。文章最后分析了武安话里的舒声促化现象,希望通过对这些促化字的分析,为晋语区舒声促化现象的研究提供一些详实的材料。论文共五个部分,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首先介绍了武安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然后介绍了武安话研究的意义和现状,概述了武安话目前的研究成果;最后是研究对象和调查情况的说明。第二章是武安话的概况。包括武安话的声韵调系统和儿化韵,此外还对武安境内普遍存在的特殊读音进行了分析。第三章是中古入声字在武安内部的对比分析。通过城关片、邑城片、贺进片三地的对比得出了入声字演变的三个特点:一是从内部对比来看,邻近涉县和山西的贺进片入声字舒化速度最慢,其次是城关片,靠近永年和沙河的邑城片入声字舒化速度最快。二是从中古声母来看,全浊入声字的舒化速度最快,其次是次浊入声字,清声母入声字舒化速度最慢。三是从舒化后入声字的调类归属来看,全浊声母入声字多归入阳平,次浊声母字多归入去声,清声母入声字有一半左右归入去声,另一半派入其他三声。第四章是中古入声字在老中青三代中的对比分析。在老中青三代中随着年龄的减小,入声字的舒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中年组和青年组处于入转舒过程的入声字明显高于老年组,这些主要是受普通话的影响。第五章是武安话中的舒声促化现象。共搜集了69个促化字,从促化字的韵母变化规律、古音来源及使用分类三方面对其进行了描写分析。
-
永年方言语音研究
-
作者:段晓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永年方言 古知庄章组字 入声舒化 舒声促化
-
描述:南、北、中五个大方言点。通过五个方言点的对比,讨论语音在共识方面的发展规律。同时,又对老中青三个年龄阶段的人进行调查,比较了永年方言在历时方面的演变特点。最后,对永年方言中的舒声促化现象进行分析,总结了舒声促化的特点。本文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永年概况和永年方言的语音系统。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永年概况包括永年县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永年方言的研究情况、本文的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章语音系统介绍了永年方言的声母、韵母系统以及县域内部不同地方声母、韵母的差别。第二部分是声母专题,通过县内不同方言点,不同年龄阶段人的读音比较,发现古知庄章组字在永年县东南西北部地区只读[sù][sùG][ù]一组声母,在中部地区有[sr][srG][r]和[sù][sùG][ù]两组声母,知组二等字和庄组开口字多读[sr]组声母,知组三等字、庄组合口字和章组字多读[sù]组声母。中部地区的两组声母也正在向[sù][sùG][ù]一组声母演变。古精见组细音字,中老年人读音分尖团,青年人不分尖团。第三部分是韵母入声专题。永年方言入声有[∫>][h∫>][t∫>][x∫>]一组4个韵母,音节短促。入声舒化是大趋势,其中全浊声母字舒化最快,其次是次浊声母字,清声母字舒化速度最慢。舒化字的调类归派关系是:清声母舒化字在四个调类中的归派比例相差不大,去声稍占优势;全浊声母舒化字主要归阳平;次浊声母舒化字主要归去声。通过不同方言点上的入声舒化字比较发现,从西部到东部,入声舒化字逐渐增多,喉塞韵尾渐渐变得不清楚,舒化速度加快。东、中、南部出现了阳声韵舒化字,西部和北部没有这种现象。永年方言中的舒声促化符合晋语舒声促化的特点,本县舒声促化字的特点是:韵摄整齐,大都来自古果遇止假四摄;舒声促化后只有[∫>][h∫>][t∫>][x∫>]一套韵母,与方言中的入声韵相同,舒声促化方式与促声舒化方式正好相反。
-
山西灵丘方言语音研究
-
作者:李欢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灵丘方言 语音 入声舒化 舒声促化
-
描述:方言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编写了灵丘方言的单字音表和同音字汇,借以反映灵丘方言语音的全貌。第三部分是灵丘方言与中古音的比较,展示了灵丘方言音系的特点。第四部分是中古入声字在今灵丘方言中的读音,讨论部分古入声字在灵丘方言中的舒化现象。第五部分是灵丘方言中的舒声促化现象,列举舒声促化的材料并探讨其形成的原因。最后一部分是结语,就入声在灵丘方言中的发展趋势谈了一点个人看法。认为:舒化是大方向,但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大同方言“舒声促化”与轻声音节的关系
-
作者:孙玉卿 王茂林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同方言 入声舒化 舒声促化 轻声音节
-
描述:文章对大同方言中存在的舒入两读字进行了分类,并对这些舒声字读为入声后其韵母的音色变化进行了分析。这些字的共同特点是音长变短,一部分入声字的喉塞音韵尾【】逐渐消失,与普通话的轻声音节一致,另一部分字还将继续保留喉塞音韵尾【】的特点。
-
代县东首话语音研究
-
作者:赵丽芸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代县东首话 语音 历史音变 入声舒化 舒声促化
-
描述:一定的差异。本论文以代县东首话的语音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对代县东首话的单字音系、历史音变、入声等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和研究,勾画出代县东首话语音的特点。与此同时,从历时角度,归纳出了代县东首话的古今演变规律,这为晋语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材料,有助于推动山西晋语的发展。本论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概述了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意义、研究现状、材料来源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概述了代县东首话的地理位置,描述了代县东首话的内部差异。第三部分是对代县东首话音系的介绍,描写了代县东首话的声母、韵母、声调以及与代县城关话与繁峙话的语音比较,借以反映代县东首话的概貌。第四部分是代县东首话和中古音的比较,并且分析其特点,展示了代县东首话古与今的关系。第五部分对代县东首话入声舒化和舒声促化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并对其进行穷尽式列举,进而分析入声舒化和舒声促化的特点和成因。最后一部分是结语,阐述了自己对入声的看法,认为入声舒化是一个必然趋势,但同时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本论文的创新点就是第五部分的内容,对入声舒化和舒声促化进行了穷尽式列举,并且对其量化,分析了入声舒化和舒声促化的特点及其成因,以及探寻入声在五个方言点的发展,并且证明入声舒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
中古入声字在广平方言中的读音研究
-
作者:刘秀燕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平方言 入声 舒化 文白读 舒声促化
-
描述:镇、东张孟乡)三块儿,共选取了16个点进行调查、描写、比较、分析,希望从共时角度观察入声演变的一些规律和特点。年龄层次方面涉及中部老中青三代,力求从历时角度探究入声的动态发展。文章还描写分析了与入声相关的文白读现象,舒声促化现象等。论文主要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述。首先介绍了广平概况,包括地理状况、历史沿革和方言特点;其次简要总结了晋语研究成果,包括早期晋语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晋语研究;最后是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写作思路。第二部分是广平方言入声的内部差异。从西南、中、东北三个部分之间的差别观察、分析广平方言入声的特点。广平方言入声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由西南向东北,保持入声调类的入声字逐渐减少,入声味越来越淡。完全舒化的入声字和正在派入三声的入声字逐渐增多,入声存在渐趋消失的趋势。二、从入...
-
武安方言声调调查研究
-
作者:王志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武安方言 声调 入声舒化 舒声促化 连读变调 轻声
-
描述:、舒声促化现象、连读变调规律以及轻声的类型进行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探讨。 本文比较有价值的发现和主要研究结论是: 1、地处三大方言过渡带的武安话虽然属于晋语,但也兼具冀鲁官话的一些特征,中原官话的影响
-
朔城区方言的入声舒化和舒声促化现象
-
作者:李少敏 来源:北方语言论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舒声促化 中古入声字 官话方言 入声韵 语言环境 语法功能 喉塞尾 重要组成部分 入声调 普通话
-
描述:入声是晋语区别于周围官话方言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晋语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朔城区方言基本保留晋语的入声特点,既有独立的入声调,也有独立的入声韵,但有相当一部分古入声字
-
浙江省玉环话微探
-
作者:蒋晓晓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浙江省 玉环 语音系统 语法 形容词 描写 主要内容 语词特点 音变现象 研究方法 小称变调 文章 文化意义 体貌系统 特色词语 舒声促化 入声舒化 民俗风情 论文选题 连读变调
-
描述:变现象。 第三章“玉环话语词特点”。介绍了玉环特色词语、俗语、詈语并对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进行分析。它们都是考察地方民俗风情的“活化石”。 第四章“玉环话词法研究”。本章是对玉环话的语法进行研究的一章,描写了玉环话里的附缀式形容词、形容词性结构、代词、助词、否定词。 第五章“玉环话的体貌系统”。对玉环话的体貌进行了描写。 第六章“总结”。对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作了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