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华断续正乙祠:北京最老戏楼重生之路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兰芳 戏楼 湖广会馆 牡丹亭 京剧 北京市 传统文化 昆曲 管理者 老北京
-
描述:在北京,正式营业的大小剧场超过25个。如果说在长安戏院、湖广会馆,你可以看到老北京的过去;人艺则与1949年后的新中国相伴,记录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新北京的成长;国家大剧院,它是中外艺术的汇集之地
-
消息
-
作者:暂无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剧 研讨会 昆曲 老北京 现在时 牡丹亭 红玫瑰 作品 导演 中国艺术
-
描述:戏剧专家研讨青春版《牡丹亭》作为北京艺术学院成立的祝贺演出,连日来,青春版《牡丹亭》再次在北大校园掀起了昆曲热。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青春版《牡丹亭》文化现象专家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戏剧界的20多名专家对其未尽完美之处提出中肯的意见。
-
我不是个“老北京”
-
作者:鲍昌 来源:前线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北京 北京话 土话 刘绍棠 北京人 普通话 甜瓜 少年 时代 童年
-
描述:刘绍棠老弟在《旱甜瓜另个味儿》文章里,说他是个“老北京”,这我信。因为他不仅是生在北京,而且长在北京,正南巴北的北京人,不服行吗?和绍棠比,我差点儿事。我虽然在北京长大,可没生在北京。我只是从一岁
-
“京味”、“京韵”的《北京文学》
-
作者:刘孝存 来源: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文学 北京作家 皇城文化 文化底蕴 骆驼祥子 汪曾祺 老北京 市民文化 刘绍棠 刘心武
-
描述:“京味”、“京韵”的《北京文学》
-
邓友梅:为文得寸进尺,做人退让三分
-
作者:张辉 来源:纵横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邓友梅 小说 有益于世 老北京 右派 作品 山东平原 道人 剧本 刘绍棠
-
描述: “我不幻想自己作品有多大政治价值,多高思想水准,只要有益于世道人心。” 邓友梅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密切相关。 他1931年生于天津,少时只上过4年小学。11岁那年,父亲失业,全家人回到故乡山东平原县,邓友梅成为八路军的一名小交通员。1943年,为逃避日寇的追捕,他跑回天津,流浪在街头,为招工者所骗,被
-
大师们笔下的年味
-
作者:张光茫 来源:杭州(周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节 老舍 大师 回味无穷 文化 梁实秋 老北京 刘绍棠 除夕 灯谜
-
描述:又是一年春节。每当此时,关于春节年味的话题,就会萦绕在很多人的心头。在他们看来,年味不仅是物质的丰盛,更是文化的丰美。大师们笔下浓浓的年味,更让人回味无穷。老舍过年喜欢热闹,每年春节,他家的小院里都会举办猜灯谜活动,猜中的人都会得到一份小礼
-
漫读《元日》《浪淘沙》
-
作者:郭学萍 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浪淘沙 王安石 黄河 刘禹锡 南京方言 牵牛织女 老北京 爆竹 习俗 屠苏酒
-
描述:熬一宿(xiǔ),大年初一满街走。而老南京的习俗是:初八上灯、十八落灯。有一首琅琅上口的童谣:"娃娃呀,出来玩灯喽,不要你的红,不要你的绿(南京方言读"录"的音),只要你几根红蜡烛。"想起这些儿时吟唱的童谣,时光不会倒退
-
大师笔下的年味
-
作者:张光芒 来源:吉林劳动保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舍 春节 大师 回味无穷 文化 梁实秋 老北京 灯谜 刘绍棠 除夕
-
描述:又是一年春节近。每当此时,关于春节年味的话题,就会萦绕在很多人的心头。在他们看来,年味不仅是物质的丰盛,更是文化的丰美。大师们笔下浓浓的年味,更让人回味无穷。老舍过年喜欢热闹,每年春节,他家的小院里都会举办猜灯谜活动,猜中的人都会得到一份小礼品。老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