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英诊治儿童骨伤的学术经验总结
-
作者:乐劲涛 李小红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儿童骨折 老中医经验 王英
-
描述:手法整复、外固定为主兼以药物调理脾胃、功能锻炼的综合治疗儿童骨伤的理念,同时指出要立足儿童生理特点,因势利导治疗骨伤,保护儿童的生长发育机能。
-
王应麟调治小儿脾胃经验
-
作者:樊惠兰 李建 来源:北京中医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儿科 脾胃病 老中医经验
-
描述:生学医,至今已从医40多年,在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小儿疑难病症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治疗经验,广受好评。现将王老辨治小儿脾胃病的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之特点脾胃功能的强弱对于小儿患者
-
张达旭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
-
作者:杨嘉珍 来源:山西中医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达旭 肝硬化腹水 中医药疗法 老中医经验
-
描述:肝硬化腹水,中医称之为臌胀,病情缠绵难愈,为临床顽证。张达旭老中医认为,治疗臌胀辨证要细致,治疗要有针对性,方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兹将其治疗思路和体会简介于次。1 病因病机臌胀的病位在肝。但五脏
-
周鸣岐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撷粹
-
作者:石志超 周升平 来源:吉林中医药杂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呜岐 溃疡性结肠炎 老中医经验
-
描述:周鸣岐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撷粹大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16000)石志超周升平【关键词】周呜岐溃疡性结肠炎老中医经验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肠”、“泄泻”、“痢疾”等病证范畴。临床以腹痛、腹泻、便下脓血等症状为主。笔者曾随著名中医专家周鸣岐教授学习,获...
-
王烈治疗小儿戾颈经验拾零
-
作者:王霖 来源:山西中医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烈 戾颈 老中医经验
-
描述:1994年随导师王烈教授临床诊疗中,曾遇3例戾颈(痉挛性斜颈)患儿,辨证运用活血、调气、祛风、舒筋法治疗,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例1:潘某某,男,9岁,1994年3月8日初诊。患儿头颈左歪2小时就诊
-
尊古而不泥古 勇于创新──读《婴童病案》有感
-
作者:王艳斌 来源:吉林中医药杂志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婴童病案 老中医经验 王烈 医籍评介
-
描述:术大略2篇,所给病种176种,收集病案215例。其中新生儿病案13种病证,15例;时行传染病案32种病证,38例;婴童病案131种病证,162例。此外还有社会评述文章4篇。书后附录小儿汤药煎服说明和小儿哮喘家庭治疗。书中介绍的病案均出自王老四十余年的医疗实践,内容真实,经验新颖。余反复拜读,字斟句酌,获益颇深,无论对临床医疗、课堂教学以及科学实验均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此书的宝贵经验固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王老的尊古而不泥古,勇于创新的思想正是其捕鱼之渔。 王老在此书的绪篇中即提到,宗千古名师钱仲阳。钱乙是中医儿科的鼻祖,特别善于继承古法与创研新方相结合,王老正是以钱乙为榜样,在他工作的最初几年就读完了学院馆藏的清代以前的儿科古医籍及有关儿科方面的原著。在研究每个病案时,他都溯本求源,找...
-
陶淑春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经验
-
作者:李海燕 陶淑春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活血化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老中医经验
-
描述:陶教授根据"干血内结,新血不生"的理论,采用通因通用之法则,祛瘀生新,益气养血之治法,辨证应用大黄麈虫丸,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
王烈教授对小儿紫癜的证治经验
-
作者:冯晓纯 来源:吉林中医药杂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儿紫癜 证治经验 老中医经验
-
描述:王烈教授对小儿紫癜的证治经验长春中医学院附院(130021)冯晓纯[关键词]小儿紫癜,证治经验,老中医经验王烈教授巢多年临床经验.对小儿紫格证的治疗有其独道见解,临在强调紫旬的发病与毒瘀的关系最为密切.王老师认为,无毒不生斑.有斑必有瘀.邪毒内居为发...
-
王英诊治儿童骨伤的学术经验总结
-
作者:乐劲涛 李小红 来源:四川中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儿童骨折 老中医经验 王英
-
描述:手法整复、外固定为主兼以药物调理脾胃、功能锻炼的综合治疗儿童骨伤的理念,同时指出要立足儿童生理特点,因势利导治疗骨伤,保护儿童的生长发育机能。
-
刘绍武老师治疗胃脘痛经验
-
作者:胡连玺 郑志义 来源:山西中医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武 胃脘痛 调胃汤 溃疡汤 老中医经验
-
描述:刘绍武老师治疗胃脘痛经验胡连玺1)郑志义2)关键词刘绍武胃脘痛调胃汤溃疡汤老中医经验刘绍武老师业医逾70年,其治疗经验丰富,学术颇有建树。自弱冠之年即致力于《伤寒论》的研究,多有卓识。70年代初,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