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
按年份分组
2012(1)
2011(1)
2005(2)
2004(2)
2003(1)
1995(1)
1985(1)
按来源分组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5)
文献(2)
中国典籍与文化(1)
中州学刊(1)
北京图书馆藏善本书叙录(四)
作者:李致忠  来源:文献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图书馆  礼记正义  杨守敬  绍兴  南宋中叶  杭州地区  浙东  周礼  孔颖达  注疏 
描述:尚书正义二十卷唐孔颖达撰南宋初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卷七至卷八,卷十九至卷二十配日本影宋抄本) 杨守敬跋。此本匡高21.5厘米,广15.5厘米。每半叶八行,每行十六、十七、十九字不等。白口,左右双边。此为《尚书》经、注、单疏合刻第一本。但它究竟刻于何时,出自谁手,历来说法是不尽一致的。
从“世妇”之称谓看今古文经说之异同
作者:陈建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今古文经学之争  礼记正义  《周礼》  《十三经注疏》  《左传》  《史记》  《礼记》  春秋左氏传  经说  婚姻与家庭 
描述:从“世妇”之称谓看今古文经说之异同陈建(香港中文大学)“世妇”一词,颇见于先秦文献之所载,其中以《礼记》、《左传》、《周礼》三书出现较多;从此词结合古代之史实及官制,正可窥见我国自先秦以来即有颇为完备之“后妃”制度。可是古代学术上素有今古文经学之争,...
《辞源》“三礼”条目疏误例析(之六)
作者:骆伟里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辞源》  “三礼”  北京大学出版社  礼记正义  例析  疏误  《周礼  辞书编纂  中华书局  仪礼 
描述:52.[愷乐] (?)(下略。)(?)见“豈乐”。 按:此条义(?)“见‘豈乐’”。“豈”字在第四卷“豆”部,该字有ai、kai两读。“豈乐”之“豈”当读kai,属第二读音。因而,此条义(?)应作“见‘豈2乐’”。“豈”后所漏“2”字当补。从辞书编纂学的角度来看,这叫做参见条目照应不周密。
《辞源》"三礼"条目疏误例析(之七)
作者:骆伟里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辞源》  《仪礼》  中华书局  《周礼正义》  《周礼》  礼记正义  释义  疏误  郑玄注  北京大学出版社 
描述:60.[方丘] 古代夏至日祭地之坛。《周礼·春官·大司乐》:"夏至日,於泽中之方丘奏之。"疏:"言泽中方丘者,……因下以事地,故於泽中。取方丘者,水钟日泽,不可以水中设祭,故亦取自然之方丘,象地方故也。"
《辞源》“三礼”条目疏误例析(之十)
作者:骆伟里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郑玄注  清代学者  古籍出版  中华书局  大学出版社  礼记正义  释义  祭祀  上册 
描述:“豚肩”与“豚膊”相混,并把“豚拍”也视同“豚肩”。今查《辞源》此条所引《周礼·天官·醢人》郑 (玄)注全文如下:“郑大夫、杜子春皆以拍为膊,谓胁也。或曰:豚拍,肩也。今河间名豚胁声如锻 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周礼注疏》上册,第139页。)贾公彦疏:“郑大夫、杜子春皆以拍
《辞源》“三礼”条目疏误例析(之三)
作者:骆伟里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辞源》  “三礼”  北京大学出版社  《周礼》  例析  礼记正义  疏误  《礼记》  孔颖达  卿大夫 
描述:闲来诵读“三礼”(《周礼》、《仪礼》、《礼记》),翻检《辞源》(修订本),时有所获,又有所疑。兹将管见若干,仍条析于下(《例析(之一)》、《例析(之二)》,分别见于《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2002年第1期)。
《辞源》“三礼”条目疏误例析(之十一)
作者:骆伟里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华书局  大学出版社  周礼  郑玄注  礼记正义  疏误  上册  孔颖达  三礼  释义 
描述:,通帛为旜,杂帛为物,熊虎为旗,鸟隼为(?),龟蛇为旐,全羽为旞,析羽为旌。”郑
袁克文经部善本藏书题识(上)
作者:李红英  来源:文献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藏书目录  国家图书馆  铁琴铜剑楼  宝礼堂  著录  周礼  礼记正义  建国后  宋本书录  藏书家 
描述:"日溺书城,不复问人间岁月矣"。
南宋越刊《易》、《书》、《周礼》八行本小考
作者:李霖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八行本  周礼  周易  南宋前期  注疏  左传  礼记正义  绍兴  注本  刊刻 
描述:经书的注本与疏文本来各自单行,至南宋前期始正式汇编刊刻,最早开版的是《周易》、《尚书》、《周礼》三经。南宋中期以降,渐次增刊《毛诗》、《礼记》、《左传》、《论语》、《孟子》等经。这些注疏汇本皆刊于越州(今绍兴)①,均半叶八行,世称"越刊八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