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2)
报纸(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1)
1999(1)
1988(1)
1986(1)
1984(1)
1982(1)
1981(1)
1979(1)
1978(1)
1958(1)
按来源分组
小说界(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
社会科学战线(1)
哲学研究(1)
文艺理论研究(1)
文学评论(1)
法学杂志(1)
文艺理论与批评(1)
江西中医药杂志(1)
抚州日报(1)
一部抚州文化历史的再现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临川文化  文化历史  系列丛书  出版座谈会  抚州  研究工作  地方戏剧  文化底蕴  振兴和发展  系统展示 
描述:一部抚州文化历史的再现
把我省中医药研究工作跃进一步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中医药杂志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医药研究  研究工作  中医研究  工农业生产  祖国医学  广大人民  医学家  大跃进  危亦林  研究事业 
描述:家和广大群众一起继承和发扬这份遗产,曾经付出过艰巨的劳动。即以本省而论,根据极不完全流计,约有著名医学家二百人左右,其中有著作行世的约有七十余人,如陈自明、危亦林、熊立品、聶尚恒、龚延贤、李梴、邓苑、喻嘉言、舒驰远、黄宫彇等的著作,至今仍被医药工作者广泛传诵;同时我省现在还有许多著名老年中医,他们有丰富
中国戏剧艺术研究的资料宝库--《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序
作者:敏泽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曲  古代文学理论  序跋  研究工作  资料基础  戏曲文学  汇编  戏剧艺术  人物塑造  汤显祖 
描述:理,这方面的意义更是不能低估的。
岸遥生白发 波尽露青山--访著名法学家李浩培教授
作者:刘俍  来源:法学杂志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际法学  国际私法  法学家  法律顾问  法学体系  研究工作  中国共产党  外交部  教授  新气象 
描述:一位这样的老学者。八月的一天,我来到北京朝阳区一幢普通的宿舍楼里,访问了这位著名的国际法专家。李浩培先生见我到来,笑着起身相迎。他已是七十八岁高龄,但仍然精神矍烁,步履稳健。据说,他过去一直坚持全天上班办公,直
关于古典文学研究工作的几个问题
作者:曹道衡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文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观点  研究工作  爱国主义  作品  王安石  进步作用  学习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评价 
描述:造成了不少混乱。因此,在当前的研究工作中,有一些问题,很需要我们深入进行讨论,澄清是非,才能有利于前进。在这里,我想就几个问题谈一谈初步的认识,请大家指正。
强若虚《春江花月夜》集评
作者:程千帆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研究工作  供参考  春江花月夜  唐诗  张若虚  过程  眉批  钟惺  胡应麟  谭元春 
描述:程。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今就个人阅读所及,抄成集评,以供参考。限于见闻,必多遗漏。当在今后续加增订。凡句释置当句之下,节解置当节之下,总评置全诗之后,眉批则依据文义,插入所涉句下或全诗之后。其中《而庵说唐诗》之评,虽列全诗之后,而实系逐句逐节疏解,故抄时亦加分析,列入当句当节之下。另有几家所论,虽非出自选本,但系总评性质,也收入总评中。各本评语有互见者,不重出。其有“后皆指前公相袭”者,则两存之。
肃清“四人帮”流毒,积极开展哲学史研究工作
作者:侯外庐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  “四人帮”  唯物主义  研究工作  唯心主义哲学  柳宗元  王夫之  章太炎  王安石  分析批判 
描述:指示。特别是在我们党的
谈谈有关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作者:邓广铭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史  宋代  王安石  封建社会  司马光  研究方法  精神文明  研究工作  中国古代史  研究情况 
描述:没有给我们遗留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状一瞥(上)
作者:许可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中国古代文学  政治主张  政治改革  历史条件  实事求是  永贞革新  研究现状  政治家  研究工作 
描述:提出来,供读者参考。
世纪同行·新影与语丝
作者:暂无 来源:小说界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译文  紫金山  文学翻译  研究工作  半山  作品  宋朝  吴祖光  城墙 
描述:道我翻译过的不少作品中,确有很多是属于“不朽之作”的,可惜的是译文却出自我的“易朽之笔”,因此我总希望在我的译文之后会有更好的和更新的译文出现,来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