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830)
学位论文(124)
图书(27)
报纸(10)
会议论文(1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999)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147)
2010(340)
2008(284)
2005(205)
2004(178)
2003(207)
2002(186)
1998(161)
1979(27)
1935(2)
按来源分组
其它(143)
史学史研究(10)
益阳师专学报(2)
时代人物(2)
理论界(2)
军事新闻社(2)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1)
中华书局(1)
社會科教育研究(1)
四川文艺出版社(1)
王安石社会教化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启示
作者:刘文瑞 孙万超  来源: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社会教化  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启示 
描述:引力;最后,在具体实践方面,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重点抓好优化软环境、建构新体制、推动理论创新三项工作,以重点问题的突破带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发展。
吕惠卿与王安石变法
作者:吕一燃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惠卿  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 
描述:。在王安石复相后 ,王、吕之间在政见、用人、经义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分歧 ,并愈演愈烈 ,导致了最后的分裂。以往的历史记载和历史论著 ,把分裂的责任全部推在吕惠卿身上 ,是极不公平的 ,也是不符合
王安石七言绝句的语言艺术
作者:张瑞君  来源: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七言绝句  语言艺术 
描述:王安石七言绝句的语言艺术十分高妙。以意取胜,识见精辟,多用反问感叹句法。善用对仗、顶真,在短篇中形成音乐美,形成回环起伏、流转如珠的效果。善用重字,追求七绝的声情美。善用钩字形成节奏感。善于用虚字
熙宁官制改革论
作者:赖琼  来源: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王安石  官制改革 
描述:熙宁官制改革是熙丰变法(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关系到变法的成败,同时又开启了元丰官制改革的前奏,地位之重要可见一斑。而王安石则倡导和主持了这次改革,但他改革的不彻底性及其设想与实践的偏差
王雱与佛教的关系
作者:熊凯  来源:新余高专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雱  王安石  佛教  老子 
描述:作为北宋荆公新学学派重要代表人物的王雱,受父亲王安石的影响,与佛教存在着较多的交涉。从王雱家学渊源、现存著述《老子注》、身后是非等三个层面,可了解王雱与佛教之因缘关系。
忘形而得神 神明而章成——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构思艺术探讨
作者:孙辉  来源: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构思艺术 
描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一反游记常规,忘形而得神,千古传诵。其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篇游记具有很高的构思艺术。主要表现在以“求思”为中心展开内容、以“求思”为文眼安排结构和以“求思”为归宿
王安石与欧阳修交游考略
作者:张新红  来源: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欧阳修  交游  考略 
描述:王安石与欧阳修均是北宋名臣,二人前期交往甚密,后期因熙宁变法之争而疏远,世人多责王安石忘记师恩,化友为敌,然考证二人一生的交游,基本上是义兼师友。政见的不同,虽然导致二人的分歧,但并没有完全侵害二人
王安石诋《春秋》为“断烂朝报”之考辨
作者:王书华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春秋  断烂朝报 
描述:释,而非孔子删削之《春秋》;对于孔子删削之《春秋》,王安石虽不甚尊崇,但作为封建士大夫王安石不能也不敢公开诋诬之。王安石之所以轻视《春秋》,是因为《春秋》的主旨与其变法思想相抵触。
王安石的寓言诗
作者:李唐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以诗议政  寓言诗  切实性 
描述:“寓言”为题的诗,在对某一事物的叙议中寄寓一定的政治事理而故事情节则被淡化。
王安石“熙宁变法”中科举制度的改革
作者:牛卫东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科举  熙宁变法 
描述:文章对王安石在“熙宁变法”中科举制度的改革情况作了简单的叙述,列举了改制前科举的大致状况及存在的弊端,较详细地叙述了改制的过程及改制的内容,最后简要地提及了改制产生的各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