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壁《王荆公诗注》与“以史证诗”
-
作者:何泽棠 来源:长江学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壁 王安石诗 诗歌注释 以史证诗
-
描述:节,解释了用"赋"、用"比兴"、用典等各类诗句的意义。李壁还考证了部分诗歌的创作时间,并由此推证了诗意。
-
李壁《王荆公诗注》的诗学批评
-
作者:何泽棠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壁 王安石诗 诗歌注释 诗学批评 创作方法
-
描述:效果进行点评,从而揭示了王安石诗的主要艺术特征。
-
仰山栈桥眺三山
-
作者:徐翱 来源:金山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栈桥 北固山 三山 金山 扬子江 镇江 景色 长江 彩虹 王安石诗
-
描述:山。镇江三山是由水系连通。 沿桥行,历经百年风雨潮起潮落的镇江潮位站依然矗立;望江亭依山亭连廊高低错落曲折有致;壮丽巍峨的“长江锁钥”牌坊镇守长江人海口;尽显帝王风范的“京口宝鼎”雄踞“东吴胜境”;雄浑质朴的石雕壁画演绎三国风流。 正是春暮夏初时节,冷暖气流交汇,江南气象万千。 或凌晨薄雾漫天盖地,萦萦绕绕,漫步轻移,尾随着一缕缕阳光的浸淫缓缓撩开了神秘的面纱。西眺金山,寺裹山。殿宇后堂幢幢相衔,亭台楼阁层层相接,山体与寺庙浑然一体,景色壮观,气势雄伟。玲珑秀丽的慈寿塔,屹立于西北山巅之上,似神来之笔,把金山寺点缀得恰到好处,她却似亭亭玉立一少女,宁静而又安详。读王安石诗:“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又怎不让人浮想联翩。
-
《站得高未必看得远》升格途径展示
-
作者:张晓春 毛群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中)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升格 珠穆朗玛峰 作文 王安石诗 材料单 月亮 晚唐诗人 高级中学 语言 议论文
-
描述: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原 文】 站得高未必看得远 枝江第一高级中学 王 晶 王安石诗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我们不难理解其中的寓意,但是否真的只有站在最高处,才能看到最远的风景呢?(根据后文的内容来看,这句话应该改为“但是否真的站在最高处,就能看到最远的风景呢”)并非如此。 如果有机会外出旅游,也许你会有坐飞机的机会(语言啰嗦,可以改为“如果有机会坐飞机旅游”),当你坐在机舱中,透过玻璃窗向下俯瞰,你肯定以为陆地上的风景可以尽收你的眼里(“你的”多余。语言应该尽可能简洁),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并非如此”说法过于绝对,这是中学生常犯的毛病,应在“并非”前加“或许”)即使飞机飞得再高,也难免会有云朵挡住你好奇的视线,如此看来,王安石的这句诗似乎只是一种理想状况,如果他真的有过登高望远的经历,那么,或许是因为他运气好,天公作美。
-
名家寄语
-
作者:暂无 来源:快乐阅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文学 江苏吴江 研究生 北宋散文 文学硕士 王安石诗 上海作家 文学研究 编辑工作 上海市
-
描述: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名复,以字行,江苏江阴人。早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后旅欧留学,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他一生著作甚丰,创作了《扬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