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文坛棋话(续)
-
作者:李松福 来源:棋艺(象棋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围棋 苏东坡 文坛 宜州 着棋 王安石新法 弈棋 黄山谷 诗评 书画家
-
描述:四、苏东坡自叹着棋不如人 “不闻人声,时闻落子。”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观棋》诗中的名句。苏东坡(1037—1101),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仁宗时加佑进士,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苏东坡是位才华横溢
-
举一点例
-
作者:朱正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卒年 辜鸿铭 中国妇女 中国小说史略 王安石新法 《中国人的精神》 《四库全书总目》 公共租界 《昭明文选》 《辞源》
-
描述:举一点例
-
黄仁宇的价值
-
作者:御夫 来源:新西部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仁宇 西部大开发 “大历史观” 阶级斗争 《万历十五年》 历史人物 文化内涵 王安石新法 《论语》 思维模式
-
描述:平淡淡的一年。正好安息。五六十年代的一拨人,接受的教育中有一门主课,这就是历史。所谓历史,在我的印象中和蟋蟀咬仗没什么区别,领袖有言:“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失败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区别只在于,我们被告知,应当从道义上无条件支持那些总是受压迫的红头蟋蟀。后来为顺应政治的需要,中国历史又简化为儒法斗争,反倒把我搞糊涂了,这使阶级斗争史中一些明显的坏人成了正面人物。可不管怎么变化,历史似于是一门多余而无用的学问,它不告诉你过去,也无法启迪现在,预示未来,它仅提供几个八股思维模式,一大堆抽象生硬的概念,犹如布满塑料花草的枯井,有窒息生命的阴渗却无废墟古迹的文化内涵。这就是一个历史系的学生对那个年代历史学的看法,整整4年,我是靠着小说这个窗口来排遣内心郁闷的。也就是这个时候,我读到了黄仁宇先生...
-
论朱熹对王安石新法新学的批判继承
-
作者:肖钢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新法 王氏 朱熹 文集 批判继承 朱文 社仓 青苗法 熙宁
-
描述:批评对后世评价王安石变法影响极大,但朱熹对王安石的社会政治思想并未一概否定,在若干方面倒做出了肯定评价,他在任地方官时的许多施政措施,更直接承袭了王氏新法。其次,朱熹对王安石的抨击并非如某些人所指责的那样,是“深文诟病”、“恶声嘈嘈”的谤诬之辞,而是言之成理,反映了朱熹对社会变革问题的认识深度。澄清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深入研究王安石变法,更有利于深入研究朱熹的社会政治思想及其活动。
-
“以意逆志”论苏轼
-
作者:陈祖美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以意逆志 变法派 悼亡词 吕惠卿 王安石新法 密州 王安石变法 刘禹锡 熙宁
-
描述:过去对苏轼居密一段的研究近乎空白,但这却是苏轼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陈文将苏轼这期间的诗词作了迟异常说的解释,认为其中都有政治寓意,寄托了对王安石新法的意见,实乃苏轼对付变法之障眼法。
-
《思想政治》初二(上册)第三课教学参考资料
-
作者:晓燕 来源:思想政治课教学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想政治》 教学参考 工商业者 饮食器具 司马光 城市工商业 历史意义 节度使 王安石新法 上册
-
描述:《思想政治》初二(上册)第三课教学参考资料
-
大雅堂在四川
-
作者:陈伯勋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川 黄庭坚 杜甫 江西诗派 王安石新法 《神宗实录》 诗歌革新 柔靡 杨亿 西昆体
-
描述: “不登大雅之堂”,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常用的一个成语。北宋后期,江西诗派的领袖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宋初诗坛承晚唐遗风,盛行杨亿、刘筠等人内容贫乏、浮艳柔靡的“西昆体”。黄庭坚力图继承欧阳修、苏轼等人反西昆诗风的诗歌革新工作,大力提倡学习杜甫。黄庭坚因修《神宗实录》诋斥王安石新法,於宋哲宗绍圣
-
苏轼缘何号“东坡”
-
作者:李廉 来源:工程建设与档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东坡 新版《辞海》 北宋文学 《新安晚报》 《辞源》 王安石新法 《容斋随笔》 居士 修订版
-
描述: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轼为何以“东坡”为号?修订版《辞源》解释说:“东坡,地名。在湖北黄冈县东。宋元丰间,苏轼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筑室于此,自号东坡居士。”新版《辞海》亦持此说。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
读《答司马谏议书》所想到的
-
作者:张子敬 来源:鞍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新法 神宗 反对者 制置三司条例司 免役法 封建官僚制度 青苗法
-
描述:的历史,王安石的变法,既切合时弊,又符合封建统治者目前和长远的利益,据说对老百姓也有好处.在封建社会,一个人臣不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