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苏轼婉约词的创作特色
作者:何文祯  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婉约词  苏武  苏轼  豪放词  晚唐五代  歌妓词  咏物词  王安石变法  杨花  《花间集》 
描述:苏轼婉约词的创作特色何文祯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倾倒了多少英雄豪杰!也使苏轼赢得了豪迈、雄放的千古美名。他那奔放不羁、意气横逸、气魄宏大的豪放词,被人们代代吟咏传唱,击节叹赏。苏轼也被人们尊为词坛豪放派的开山之祖。但仔细翻阅《东坡乐府...
沈括及其《梦溪笔谈》中的化学成就
作者:邢润川  来源:现代化工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梦溪笔谈  王安石变法  北宋时期  公元  曾参  劳动人民  化学成就  沈括  梦溪园  江苏镇江 
描述:沈括,字存中,杭州钱塘县人,生于北宋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卒于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他能文能武,是位不可多得的全才。曾参加著名的王安石变法运动,且是变法的重要成员。晚年,他退出政界,隐居在江苏镇江梦溪园中,写出了震惊中外的辉
北宋台谏制度与党争
作者:沈松勤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台谏制度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文字狱  御史中丞  “乌台诗案”  苏轼  新旧党争  侍御史  谏官 
描述:北宋台谏制度与党争沈松勤《宋史》卷三九○传论有“宋之立国,元气在台谏”之说。作为一种监察制度,北宋台谏在巩固君主集权的过程中,确曾起过积极作用;台谏对北宋学术文化的繁荣所起的促进作用,近来也为人们开始认识①。但这仅是一方面。由于台谏有与生俱来的封建专...
北宋变法的开端——庆历新政
作者:高欣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5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庆历新政  北宋中期  大地主  熙丰变法  政治革新  进步意义  社会危机  农民起义  王安石变法  士大夫 
描述: “庆历新政”發生在北宋中期,这是一个由中小地主阶层代表人物所进行的一次政治革新运动的重要尝試。“庆历新政”在北宋“变法”史上有着承先启后的巨大意义,它是“熙丰变法”的序幕和准备。“庆历新政”的出現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絕不仅像旧史家所謂的“党爭”之类事件,而是由于北宋社会史發展的必然产物。
北宋对秦陇以西地区的开拓经营
作者:刘建丽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吐蕃  屯田  北宋中后期  熙宁  王安石变法  北宋中期  宋王朝  秦州  镇戎军 
描述:措施的实施,对西北地区的开拓也相应扩展到熙河洮氓地区,“经营河湟,兼制西夏”,就成为革新派的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同时,对西北地区的经济开发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北宋东京太学
作者:程立红  来源:中州今古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东京  王安石变法  太学生  考试内容  教育体制  明清之际  分类学科  科举考试  内部管理制度  学正 
描述:北宋东京太学
司马光无神论思想剖析
作者:仓修良 夏瑰琦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资治通鉴  中国通史  史学界  王安石变法  史学史  史学家  阴阳家  无神论思想  日食 
描述:“是一个唯心主义的命定论者”.其思想中是否有可取之处?此事从来无人问津.有人甚至说,他的《资治通鉴》只不过以历史材料的丰富、真确而见长,他在史学上的地位仅此而已,在思想上则没有什么长处可言.我们认为这种评论未免失之于偏激.本文不想全面评价司马光的史学思想,仅就其反对佛老、怀疑鬼神怪异的无神论思想略加剖析,以就正于同志们.
宋代的役与乡村下户的负担
作者:王晓如 负大强  来源:历史教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下户  王安石变法  差役法  封建国家  宋代社会  乡村  《乐全集》  《续资治通鉴长编》  制置三司条例司  临时性质 
描述:宋代的役与乡村下户的负担
把司马光划为保守派的根据何在?
作者:季平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保守派  王安石变法  封建社会  改革问题  封建统治者  熙丰变法  反对  封建王朝  否定 
描述:些分歧:有的同志从史实出发,认为,司马光并不反对封建社会的一切改革,而是只反对王安石倡导的那些改革;
宋代胥吏的选任与迁转
作者:祖慧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会要》  管理机构  枢密院  尚书省  御史台  王安石变法  孔目官  胥吏  吏员  熙宁 
描述:宋代在肯吏的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并对明清吏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有关该领域的研究至今仍未引起学者应有的重视。本文在勾沉史籍的基础上,对宋代胥吏的入仕途径、控选标准、铨选程序以及迁补原则、迁补方式等进行了研究,条理出了南来胥束的分类、结构、选任与迁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