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4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2
(1)
2009
(2)
1999
(3)
1998
(2)
1997
(1)
1996
(4)
1995
(2)
1989
(3)
1986
(1)
1962
(1)
按来源分组
孔子研究
(4)
中国哲学史
(1)
东岳论丛
(1)
贵州文史丛刊
(1)
高校理论战线
(1)
天津社会科学
(1)
抚州师专学报
(1)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1)
教学与研究
(1)
教育史研究
(1)
相关搜索词
客观事物
白鹿洞书院
畸人
王守仁
研究成果
相对主义
程颐思想
理论形态
理本论
程朱
二程理学
农业劳动
哲学思想
内部结构
唐代道教
吴宗慈
唯心主义
太极图说
儒释
主观唯心主义
孙奇逢
儒释道
《明儒学案》
《五经》
儒学
唯物主义观点
周易
古文献学
中国哲学史
首页
>
根据【关键词:王守仁】搜索到相关结果
42
条
陆王心学教育思想论略
作者:
黄明喜
来源:
教育史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王守仁
致良知
格物致知
描述:
仁则提倡“内求吾心”的为学观,他们认为儒学经典本身不能构成人生价值的终极根源。陆王心学对突破程朱理学教育思想的束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造成了束书不观而空谈心性的为学陋习。
论陆九渊与王守仁“以心解经”方法之不同
作者:
康宇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王守仁
心学
经典解释
描述:
。从解释方法形成的客观情境上看,二者"以心解经"的方法均有着自身合理性。不过若仅从形式上判断,王守仁较陆九渊在方法体系上要更为完备。
我国古代书院及教学特色简介
作者:
张连军
来源: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书院
书院教学
教学特色
陆九渊
吕祖谦
白鹿洞书院
王守仁
自由讨论
自学为主
鹅湖之会
描述: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论述了我国古代书院的设置梗概及书院在教学方面的主要特色,以便我们批判地继承书院教学中的有益的东西,做到古为今用,为今天的教育教学服务。
以文行世,献身教育的南宋金溪陆门
作者:
闵正国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献身教育
金溪
《宋元学案》
白鹿洞书院
鹅湖之会
文化世家
江西
陆氏
王守仁
描述:
以文行世,献身教育的南宋金溪陆门
气机:在情与梦游的畸人灵性背后——汤显祖的文学思想与理学文
作者:
韩经太
来源:
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文学思想
理学文化
唯情论
泰州学派
“梦”
玉茗堂四梦
畸人
王守仁
“理”
描述:
气机:在情与梦游的畸人灵性背后──汤显祖的文学思想与理学文化的嬗变势态韩经太本文论题的确立,多少受到一些现实感受的激发──弥漫在大众化传播媒介里的泛化得不能再泛化的物欲情感,显然已推涌出现时代的“唯情论”思潮,而对世道人心的担忧却又促使一些人发出“法...
龙岗书院
作者:
暂无
来源:
高校理论战线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院
王守仁
文物保护单位
贵州龙
罗汝芳
文学博士
阳明
宣慰使
五十年
学堂
描述:
龙岗书院
王守仁的“心即理”及其认识论意义
作者:
陈奇
来源:
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即理
王守仁
认识论
主观唯心主义
天地万物
人类认识过程
实践活动
思维活动
陆九渊
客观事物
描述:
王守仁的“心即理”及其认识论意义
《陆王心学研究》简评
作者:
王佃利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陈献章
陆九渊
王守仁
陆王
思想特色
发展过程
“心”
道家思想
本体论
描述:
以陆九渊和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一直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兴趣。而在这诸多研究心学的论著中,山东社会科学院刘宗贤研究员所著《陆王心学研究》可以说是引人注目的一部佳作。陆王心学是中国哲学特有的、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庞大而严...
读《陆王心学研究》
作者:
姜国柱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心性之学
陆王
思想渊源
学术思想界
陆九渊
王守仁
哲学家
分析论证
研究成果
描述:
心性之学,一直为中国历代哲学家、思想家所关注,而真正形成为心学学派,则始自于南宋的陆九渊,集大成干明代的王守仁,故学术思想界称之为“陆王心学”。
关于阳明学者所谓的异端
作者:
松川健二
陈涤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异端
阳明学
王守仁
陆九渊
诸子百家
百姓日用
孔子
论语
《传习录》
相对主义
描述:
之异端。(《文录》·四)王守仁以上的言辞,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表现了王守仁以万民共有的良知为立足点的实践伦理观,这是阳明思想的特征之一。为了知道这三则所表现的阳明异端论的独到性如何,对阳明学者的影响如何,缕述思想史上与此有关的各种观点是不可或缺的。以下,为了解阳明学者异端论的实际状况,做为一种方法,就应追溯《论语·为政篇》“攻乎异端章”的解释史。由于事实的性质,把握宋代以前的情况必须费些笔墨。何晏谓:“攻,治也。善道有统,故殊途而同归,异端不同归也。”何氏只说了这些,对于善道、异端未作具体说明。到了皇侃。邢 两疏,则把善道疏解为与儒家经典相合,而与非儒家相异的观点。首先皇侃的《义疏》谓:此章禁人杂学诸子百家之书也。攻,治也。古人谓学为治。故书史载人专经学问者,皆云治其书,治其经也。异端,谓杂书也。言人若不学六经正典,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