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6)
历史名人 (4)
按年份分组
2014(1)
2011(1)
2010(3)
2009(2)
1999(1)
1994(1)
1983(1)
按来源分组
书屋(2)
河北林业(1)
家庭医学杂志(1)
上海戏剧(1)
书城(1)
文化交流(1)
中国戏剧(1)
艺术评论(1)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1)
彩笔新题《玉簪记》
作者:越石  来源: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玉簪  牡丹亭  昆曲  昆剧  彩笔  博物馆  华文  艺术  作品 
描述:挑选<玉簪记>,是因为它是昆剧生旦戏的代表,是最能表现昆剧表演精深之处的作品.尤其是岳美缇和华文漪的<玉簪记>,他们的每一个配合都可以说是丝丝入扣,我敢说这是昆剧艺术的登峰造极.--白先勇
昆曲新美学:从青春版《牡丹亭》到新版《玉簪记》
作者:白先勇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表演艺术  中国文化  新美学  文化认同  西方文化  玉簪  大学生  观众 
描述:现在是21世纪,我们中国文化走向何处,如何自处?制作昆曲就是在思考这个问题……19世纪古典文化衰微之后,20世纪受到西方文化如此大的冲击,我们的文化认同产生了危机……我在国外看了非常多的各种戏剧艺术和表演艺术,但回头一看,呀,最美的那朵牡丹花开在我们自己的后院里面。
粉墙·花影·诗思·琴情 精心打造新版昆曲《玉簪记》
作者:翁国生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玉簪  牡丹亭  白先勇  女主人公  新版  韵律  经典  舞台  海峡两岸 
描述: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抱琴弹向月明中,香袅金猊动,人在蓬莱第几宫。高雅的曲词,充满韵律的词格,让昆曲《玉簪记》成为明代中叶以后杭州人高濂创作的一部经典传奇,成为昆曲极盛时代产
白先勇的昆曲情结
作者:高雨泉  来源:文化交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昆曲  牡丹亭  北京大学  中式服装  阶梯教室  藏青色  楼外楼  玉簪  学生 
描述:2010年早春。北京大学的一个阶梯教室,因为白先勇和《牡丹亭》,300个座位座无虚席,晚来的学生只能站在走廊上,四条走廊全站满了。白先勇身着藏青色的中式服装,脚穿锃亮的黑皮鞋。他站在讲台后面,脸上写满了怡然的笑容。
云心水心玉簪记:琴曲书画昆曲新美学
作者:白先勇  来源:书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新美学  玉簪  昆曲  心水  制作  新观点  中国传统  牡丹亭  大师 
描述:继二○○四年青春版《牡丹亭》之后,作家白先勇带领原班人马制作新版《玉簪记》,将中国传统最雅致的琴曲书画,在舞台上赋予新意。本书由白先勇总策划,制作团队共同书写:包括张淑香的新剧本、新观点,传承大师
《振飞曲谱》传艺林
作者:华特生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长生殿  京剧院  玉簪  舞台  曲谱  装帧设计  牡丹亭  临川四梦  生活经验 
描述:,对昆曲渊源,声腔体系,
春归三月话玉簪
作者:高尚士  来源:家庭医学杂志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玉簪  古代妇女  草木花卉  王安石  宋代诗人  百合科  总状花序  呈椭圆形  分株时间  盆栽 
描述:,白花黄蕊,散发香味。盆栽置于室内,更是清新雅致,别有风采。 玉簪素有江南第一花之称,我国各地均有种植,常见的品种主要有紫萼玉簪、狭叶玉簪
江南玉簪第一花
作者:王本泉  来源:河北林业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玉簪  江南  王安石  黄庭坚  瑶池  汉武帝  园林绿化  汉代  宋代  头发 
描述:种花。汉武帝对玉簪花更是青睐,经常把它插在宠妃李
白先勇的昆曲―从《牡丹亭》及《玉簪记》说起
作者:吴迪  来源:书屋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昆曲  玉簪  昆剧  杜丽娘  柳梦梅  演出  昆山腔  汤显祖 
描述:元末,江苏的昆山发展出昆山腔。明朝嘉靖年间,魏良辅将其改良为婉转动听的水磨调,梁辰鱼撰写出首部昆剧《浣纱记》。直至清朝嘉庆年间,昆剧盛行了约两百年。之后,京戏逐渐取代了昆曲的
明代戏曲版画图录:玉簪
作者:万方  来源:书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代戏曲  玉簪  藏书家  高濂  汤显祖  生卒年  鸿胪寺  喜剧  作家  南道 
描述:玉簪记》为明代戏曲作家、著名藏书家高濂所撰,被誉为传统十大喜剧之一。高濂,字深甫,号瑞南道人、湖上桃花渔,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约与汤显祖、沈璟同时,曾任鸿胪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