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十一世纪变法家的宣言书-读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
作者:金秀珍 来源: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宣言书 北宋王朝 地主阶级 法先王 谏议 刑狱 熙宁变法 “新政” 宋仁宗
-
描述:一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又称《上仁宗皇帝万言书》,是王安石在嘉祐三年(公元一○五八年),任提点江东刑狱返京述职时,写给宋仁宗赵祯的上书。但
-
试谈苏轼与王安石的关系
-
作者:阎笑非 来源: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苏洵 吕惠卿 熙宁变法 反变法派 苏辙 苏氏 张方平 欧阳修
-
描述:王安石变法所采取的激烈反对态度都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
王安石人才观浅议
-
作者:李之鉴 来源:黄淮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人才观 政治改革 熙宁变法 王安石变法 义理之学 北宋王朝 范仲淹 社会历史进步 注疏之学
-
描述:王安石人才观浅议
-
“丹青难写是精神”——读《王安石人才思想论稿》
-
作者:维阁 黎犁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论稿 人才思想 熙宁变法 地主阶级 北宋 人才制度 推动改革 造就人才 积贫积弱
-
描述:列。古往今来,人们陈述了各种各样的见解。现在这本《论稿》则转换了一个新的角度,对王安石的人才思想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比较系统的阐述。这不是一本单纯
-
浅谈苏轼的“骂”与“谑”
-
作者:王路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骂” 王安石 雅谑 寓言 熙宁变法 东坡文 苏轼诗 居易 司马光
-
描述:的艺术特色之一。
-
王安石晚年诗作简论
-
作者:马秀娟 来源:江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熙宁变法 学术界 政治家 儒家经典 历史人物 思想界 江宁 北宋 政治色彩
-
描述:的创作成就,被列为“唐
-
苏轼熙宁赴杭时期的文化意识初探
-
作者:唐玲玲 来源: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熙宁变法 苏轼 文化意识 王安石 北宋中期 政治斗争 政治思想 文学创作 东方文化 士阶层
-
描述:社会心态及创作情绪所决定的;也可以说,他在这种意识驱使下所创造的文学价值,为他后来在黄州及海南时期的创作高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试论曾公亮的历史功绩
-
作者:陈培坤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公亮 王安石变法 历史功绩 中国通史 熙宁变法 北宋中叶 庆历新政 参知政事 宋神宗 武经总要
-
描述:二月,神宗起用王安石
-
变法领袖们的词——范仲淹、王安石词略论
-
作者:唐骥 来源: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范仲淹 庆历新政 熙宁变法 北宋中期 北宋词 词史 王二 词风 领袖
-
描述:一席重要的地位。宋·王灼《碧鸡漫志》谓:“长短旬虽至本朝盛,而前人自立,与真情衰矣。东坡先生非醉心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①。东坡在词坛上的开拓之功诚然是彪炳千秋,但也並非前无古人。宋代词风的开拓,
-
论王安石的法律思想
-
作者:王威宣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法律思想 贤才 立善 完善法制 熙宁变法 明法 典狱 公元 律学
-
描述:“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宁全集》第十卷第152页) 关于王安石的变法内容及成败得失与教训评价,已为历史家多所论证,我在这里就不必累言,现在就他的法律思想做些简论。 立善法子一国 则一国治 王安石十分重视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他给宋仁宗奏疏说:“盖夫天下至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苟无至诚恻恒忧天下之心,则不能询考贤才,讲求法变。贤才不用,法度不修,偷假岁月,则幸或可以无他,旷日持久,则未尝不终于大乱。”(《上时政疏》)这段话强调了完善法制和选用贤才的极端重要性。他还认为要使国家摆脱衰败的局面,只有采用新法,才能适应新的时代需要。他说:“盖君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周公》) 何谓“善法”标准?他认为“于方今实为便,于古义实为宜”,即“善法”。他还认为“善法”,必简明扼要,以易于掌握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