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潘之恒与汤显祖
作者:张秋婵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潘之恒  潘之恒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潘之恒和汤显祖在留都金陵曾经有过短暂的交往,潘汤二人彼此之间的相互赏识及友谊是建立在他们共同的戏曲嗜好及共同的文艺观上的。潘之恒在与汤显祖的交往过程中,也受到其思想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进步的发展的文艺观和戏曲观,以及独树一帜的戏曲表演理论。
李开先及其同仁的戏剧理论——嘉靖隆庆五十年的剧论走向
作者:谢柏良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理论  五十年  潘之恒  王骥德  南戏研究  表演理论  汤显祖  中国戏剧  戏剧语言  黄金时代 
描述:成为一个体系,尽管这个体系带有浓厚的实用化和经验性的趋向。那么晚明清初,作为戏剧理论的黄金时代,其鸣响的先声何在,矗立的基础何在?
潘之恒评传
作者:赵山林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潘之恒  《牡丹亭》  汤显祖  杜丽娘  戏曲理论  “才”  中国古代戏曲  黄金时期  “度”  袁宏道 
描述: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是中国戏曲史的一个黄金时期。汤显祖、沈璟等剧作家,王骥德、吕天成等戏曲理论家,都活动于这一时期,并且各有其卓越的建树。还有一位安徽籍的戏曲理论家,他一生的戏曲活动与这一黄金时期相始终,也是不应该被忘记的,他就是潘之恒。
明清剧坛上的男旦
作者:幺书仪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男旦  潘之恒  魏长生  梅兰芳  四大名旦  汤显祖  个性解放  同性恋  观众  程长庚 
描述:明清剧坛上的男旦
明清戏曲演艺论
作者:叶长海  来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清戏曲  表演艺术  汤显祖  演员  技术论  鉴赏论  《闲情偶寄》  李渔  《牡丹亭》  潘之恒 
描述:详细的论述。
王骥德及其影响下的晚明剧论
作者:谢柏梁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骥德  戏剧形态  晚明  汤显祖  戏剧创作  戏剧本体论  潘之恒  冯梦龙  戏曲  传播论 
描述:当与松
日神与酒神——戏曲的文化模式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文化模式  戏曲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  中国戏曲  文化人类学  文化规则  王骥德  潘之恒  太阳神 
描述:日神与酒神——戏曲的文化模式苏国荣中国戏曲是中国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经济长期的历史沉淀,逐渐凝聚成一种模式。我们在这儿研究戏曲的文化模式,是从文化人类学的方位去认知戏曲美学的文化特性。文化人类学的“文化”模式涵义,是指在一个部落、一个民...
明代的新安商人与戏剧
作者:韩结根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安商人  潘之恒  汪道昆  汤显祖  明代中后期  戏曲艺术  剧作家  青阳腔  昆山腔  家班 
描述:明代的新安商人与戏剧
论汪道昆:汤显祖同时代的曲家论之一
作者:徐朔方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汪道昆  王世贞  汤显祖  李攀龙  后七子  二十年  复古主义  张居正  潘之恒  水浒传 
描述:。李攀龙官做到陕西提学副使,正四品,如果他不是去世较早,官位后来可能会更高。王世贞做到南京刑部尚书,正二品。这是正史列入《文苑传》的人在官阶上所能到达的顶点。汪道昆比王世贞大一岁,他的文名却比王世贞至少迟得二十年。他做大官在前,官位是他登上文坛的阶梯。后来他同
《牡丹亭》的戏外话
作者:周育德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杜丽娘  柳梦梅  伤时  明代  万历  潘之恒  冯梦龙  演出 
描述:从明代万历二十六年秋天《牡丹亭》付梓,到青春版《牡丹亭》上演后的今天,《牡丹亭》已是一个老而又老的话题。但这篇文章却给人以新的视角。也许,我们可以从周先生的戏外话里感到一点弦外之音,也许,我们可以沿着《牡丹亭》各个历史阶段铺就的方砖,走进他人足迹未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