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孟頫论
-
作者:伍蠡甫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赵孟頫 元英宗 宋理宗 宋孝宗 宋太祖 翰林学士承旨 湖州 秦王 士大夫 虞集
-
描述:,他是老七。他的生母邱夫人教诲他:“圣朝必收
-
凌濛初戏曲观初探
-
作者:柴葵珍 来源:湖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观 凌濛初 戏曲史 万历年间 臧懋循 戏曲家 黄金时代 湖州 荆山 汤显祖
-
描述:戏曲史上夺目的一页.在这个群体中,凌濛初是杰出代表之一.他亦作亦选、亦论亦刊,堪称戏曲全才.
-
乌台诗案——北宋湖州知府苏轼
-
作者:简究岸 来源:观察与思考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乌台诗案 湖州 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 指斥乘舆 北宋 知府 变法派 皇帝
-
描述:皆作于湖州、杭州任所。因此,此案也算浙江宋代一起名案。(一)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由徐州知府调任湖州知府。苏轼到任不久,即向平素关
-
论眉山诗案
-
作者:曾枣庄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神宗 东坡 王安石变法 乌台诗案 御史台 苏辙 谤讪 文字狱 湖州
-
描述:所谓眉山诗案,是指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御史台以苏轼作诗“谤讪新政”的罪名,把他逮捕入狱,最后贬官黄州一案。因苏轼是四川眉山人,所以这个案件被称为眉山诗案;又因御史台叫乌台,所以又被称为乌台诗案。这是北宋一场有名的文字狱。本文想对这场文字狱的起因、经过和性质,略作一些分析。
-
千古江山千古情——黄州时期的苏轼
-
作者:刘祥 来源:高中生之友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黄州时期 王安石变法 生活 童心 个性 湖州 官场 阶段 开始
-
描述:苏轼的可爱,一在于他超凡脱俗的才华;二在于他一以贯之的做人原则。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乐观洒脱的文人,苏轼不但诗词文书画五艺俱绝,而且一生率真正直,历经磨难却始终拥有一颗单纯好奇的童心。
-
古人神辨泡茶用水故事二则
-
作者:暂无 来源:贵州茶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扬子 陆羽 用水 三峡 人神 使者 湖州 王安石 申辩 利器
-
描述:陆羽神鉴南零水。相传李季卿刺湖州时,至维扬遇陆羽,泊扬子驿,邀陆曰:陆君善于茶,盖天下闻名矣,况扬子南零水又殊绝,今者两妙千载一遇,何旷之乎!遂命侍从挈瓶操舟,深诣南零,陆利器以候之,俄顷水至,陆
-
乌台诗案
-
作者:郑熙亭 来源:长城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乌台诗案 王安石 苏辙 御史台 湖州 司马光 张方平 神宗 太皇太后
-
描述:有此得心应手,只要蒙过神宗一人,世间没有不可为之事。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桩文字狱——乌台诗案便发生了。
-
苏轼与章惇交游考
-
作者:徐麗 来源:蜀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湖州 汝州 黄州 神宗 交往 雷州 宋史 人格魅力 光轨
-
描述:心来对待天下所有的
-
文同传校笺
-
作者:楊理論 宋妍霖 来源:蜀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校笺 湖州 公墓 墨竹 宋史 四川省 梓州 永泰 太常
-
描述: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锦江道人,人称"石室先生"、"文湖州",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人。北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文同生于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四川盐亭县永泰乡),据范百禄《宋故尚书司封
-
苏东坡的大嘴巴
-
作者:梵狮子 来源:国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王安石 神宗 欧阳修 湖州 御史台 乌台诗案 讽刺 朝廷 皇帝
-
描述:。 当年父子三人自信满满地进京考试,苏东坡靠着杜撰的典故蒙住了文坛领袖欧阳修,事后欧公问起来,他一句潇洒不羁的“想当然耳”迅速征服了京城文人,建立起强大的舆论基础,由此声名鹊起。嘉祐六年(1061),苏东坡中了制科,被授予职务,到陕西凤翔府去上班。这一年苏东坡26岁,前途一片大好,不经意间就隐约流露出少年得志的情绪。 苏东坡所获的是最高等级的制科,全名“方正贤良直言极谏”,有个新同事为了和文坛新秀搞好关系,常称他为“苏贤良”。这本是小事一桩,但是却惹毛了顶头上司陈公弼。老陈把那位同事叫来,呵斥一顿,接着大手一挥,该同事屁股上就挨了板子,这是在打苏东坡的脸。年轻的苏东坡顿时觉得自己很可怜,一代文学奇才,却被这个庸吏恣意凌辱,简直是有辱斯文。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公弼大约也看出了苏东坡是有两把刷子的,江湖传言皇帝很喜欢他,飞黄腾达指日可待,也就慢慢变了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