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姜女故事原型与广昌孟戏的封闭性遗存
-
作者:李雪萍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昌孟戏 广昌孟戏 海盐腔 海盐腔 孟姜女故事 孟姜女故事
-
描述:本文探讨了孟姜女故事原型及孟戏的历史源流,以及孟戏在江西广昌曾、刘两家的封闭性遗存。探讨了广昌孟戏中的基本声腔为一唱众和,并有"杂白混唱"的高腔,考究了孟戏在流传至江西过程中汲取了从浙江流传至江西的海盐腔的遗韵,为中国戏曲史研究和古唱腔的研究继承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源。
-
江西古镇中的戏曲活化石——江西广昌“孟戏”研究初探
-
作者:张天彤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家“孟戏” 刘家“孟戏” 海盐腔
-
描述:系前任系主任徐晓琳教授等八人组成的专家组赴江西广昌县考察“孟戏”。
-
孟戏曲牌的核腔类型及相关思考
-
作者:傅利民 戴和冰 来源: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昌孟戏 海盐腔 曲牌 腔句 核腔类型
-
描述:意义重大。
-
汤显祖剧作的腔调问题研究述评
-
作者:黄振林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玉茗堂四梦 昆腔 海盐腔 宜黄腔
-
描述:对汤显祖剧作的腔调问题的看法,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存在着分歧。徐朔方、钱南扬两位学者的意见和"昆腔"、"海盐腔"、"宜黄腔"三种观点最有代表性。认真梳理分析了晚明以来对汤显祖剧作"失律"及近代对汤剧腔调问题的争议之后,提出了对汤剧首演腔调问题的三点看法。
-
晚明江西的戏曲面貌与汤显祖剧作的腔调
-
作者:黄振林 来源: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曲研究 汤显祖 海盐腔 昆山腔 宜黄腔
-
描述:本文认真描述了晚明江西、特别是临川地区声腔变化的基本面貌,对青阳、海盐、昆山等重要声腔在江西的流变情况作了比较细致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就众说纷纭的汤显祖剧作的腔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
四百年一梦到今宵:从青春版《牡丹亭》到轰动谈起
-
作者:金岩 来源:科技智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传统文化艺术 传统文化艺术 传统戏曲 传统戏曲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 昆山腔 昆山腔 海盐腔 海盐腔 弋阳腔 弋阳腔 起源 起源
-
描述:昆曲(昆山腔),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它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
抚州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者:汤民 来源:江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广昌县 适度开发 抚州市 文化遗产 傩舞 南丰 文化珍品 海盐腔 临川文化 剧团
-
描述:抚州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
戏曲声腔的“活化石”——广昌孟戏
-
作者:段学文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广昌县 活化石 孟姜女 海盐腔 弋阳腔 南戏 剧团 江西省 唱腔 剧种
-
描述:每年七八月间正是一年农事最忙时,然而在广昌县甘竹镇刘家农民剧团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华灯初上之时,剧团内灯火通明、鼓乐喧天,演员们在白天田间劳作之后又不顾辛劳排练孟戏。剧团团长谢良生高兴地告诉笔者:今年广昌孟戏正式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全体演员闻之激情满怀,纷纷表示要尽心尽力将广昌孟戏这
-
江西广昌孟戏探析
-
作者:毛礼镁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姜女 广昌县 江西 戏曲研究 长城 南戏 海盐腔 探析 演出 弋阳腔
-
描述:广昌县甘竹镇赤溪曾村和大路背刘村,仅有盱江一水之隔,两地相近。从明代开始,甘竹镇曾、刘二村先后演出两种孟姜女故事的戏曲,俗称孟戏。其中赤溪曾村演《孟姜女送寒衣》;大路背刘村演《长城记》。两种孟戏虽然都唱高腔,一唱众和,只以锣鼓为伴奏,
-
的是方家之论:读毛礼镁新著《江西广昌孟戏研究》与《江西傩及
-
作者:周育德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目连戏 海盐腔 江西 弋阳腔 广昌 戏曲声腔 民俗文化 戏曲研究 学术成果 戏曲史
-
描述:北京有一对老夫妇刘乃崇和蒋健兰,他们五十余年的戏曲评论正以《老俩口说戏》为书名一本又一本地出版。南昌也有一对年过古稀的老夫妇流沙和毛礼镁,他们以江西戏曲为根基,从事戏曲史论研究半个多世纪,创获丰富,学术巨著也正在联翩问世。近来读到毛礼镁新著两种,一本是台北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