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
按年份分组
2008(1)
2003(1)
2002(1)
2001(1)
1997(1)
1995(1)
1994(1)
按来源分组
上海鲁迅研究(1)
学问(1)
中华魂(1)
天津党校学刊(1)
大自然(1)
阅读与写作(1)
北京观察(1)
“记得花阴文宴屡 十年春梦寺门南”——红罂粟花漫话之二
作者:赵洛  来源:北京观察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龚自珍  黄爵滋  海棠花  潘德舆  道光  张际亮  阴文  林则徐  己亥杂诗  魏源 
描述:梗海堂也真长得好。它是乾隆年间董诰亲手栽种的。董诰从浙江回京,到了城外,和坤不给奏明,就侨居这庙里,种海棠,不想几十年海棠长得这般繁茂。龚自珍道光十九年《己亥杂诗》是这般难忘花之寺一片乱红的海棠:
名句赏析(四则)
作者:张孟麟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宋神宗  荷花  家庭  梅花  熙宁  公元  江南  海棠花  苏轼 
描述:“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入京准备变法,此时王安石已经四十八岁,他再游西太一宫。从初游至重游,整整三十二载。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父母双亡,家庭多故,事业上又毫无建树,因而触景生情,写了《题西太一宫》诗两首,录其一如下: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宋海棠
作者:陈纪周  来源:大自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海棠花  人大常委会  泉城路  济南市  宋代诗人  曾巩  知州  幼树  萌生  季节 
描述: 在济南市泉城路省人大常委会办公院西小院内有一株古海棠,相传为宋代曾巩任齐州知州时所植。现在长出的枝干是在原腐朽的老墩上萌生的。当年那些树干径约有35厘米,现树旁簇拥着干径2~15厘米不等的幼树,构成了一个直径10米左右的巨冠。每年清明季节花团似锦,艳丽多彩,非常壮观。
偷来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缕魂——浅谈古典诗词中的点化法
作者:王岱英  来源:天津党校学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梅花  晏几道  海棠花  点石成金  马致远  林黛玉  红楼梦  落花  自然界 
描述:这种现象被诗家称之为"点化法"。何谓点化法?点化本指道家点石成金的一种方术,被诗家借用来,将"古人意而点化之使加工也。"②,即将古人的诗句拿来为我所用。南宋魏庆之所辑《诗人玉屑》中记载:"一
“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赏析
作者:钟国榜 卢延光  来源:中华魂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清照  绿肥  电影艺术  卷帘  表现法  海棠花  小令  对话  镜头  疏风 
描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首小令,总共6句,好似一幅图画,并且还有对话,并且还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可能是现代的电影艺术的条件才能以胜任的一种镜头表现法。然而它却实实在在是900年前
也谈杜甫不留海棠诗
作者:耿铁华  来源:学问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海棠花  杜甫诗  苏轼  王安石  品种区  杨万里  元好问  意象  娘家  西川 
描述:文字;中下卷录唐末诸家题咏海棠诗作多种,亦不见子美之篇什。"渊材有恨,子美无诗"(《词林典腋》)已成为杜甫不咏海棠之典。
“海棠无香”说漫谈
作者:刘玉凯  来源: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海棠花  鲁迅研究  小说家  中篇小说  不同意  天然  正视人生  王安石  历史家  杜甫 
描述:话的才是小说家。历史家用的是记忆力,小说家用的是想像力。历史家取的是科学态度,要忠实于客观;小说家取的是艺术态度,要忠实于主观。一言以蔽之,小说家也如艺术家,想把天然艺术化,就是要以他的理想与意志去补天然之缺陷。"这里引用的是杨振声的话。接下来是:"他要使海棠有香,鲫鱼少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