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红楼梦》中“再不是”注释的质疑
-
作者:王志尧 来源:南都学坛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杨木 贾府 注释 木头 酒杯 黄松 鸳鸯 启功 贾母
-
描述:、一定是黄松做的。”
-
说“绿”
-
作者:甘歌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唐人 钱钟书 色彩 戏剧性 注释 陆游 唐诗 用法 春风
-
描述:书先生在《宋诗选注》里,也选了王安石这首脍炙人口的《泊船瓜洲》,并且还环绕着"绿"字,提出了一连串饶有兴趣的问题:"绿"字这种用法在唐诗中早见而屡见:丘为《题农父庐舍》:"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李白《侍从宜春苑赋柳色听新莺百
-
关于“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注释的商榷
-
作者:赵厚安 来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士大夫 盘庚 迁都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 老百姓 初中语文课本 怨恨 注释 朝廷
-
描述:种译法是不妥的。试想,不仅仅是朝廷中的士大夫,意思就是说怨恨迁都的,也有朝廷士大夫,只是不限于他们罢了。而前面已说“都是老百姓啊”,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其实,当时怨恨迁都的力量,主要来自贵族方面。而“百姓”的概念,在战国以前乃指
-
北宋对古代文献注释的变革
-
作者:崔文印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刘敞 古代文献 解释 周礼 小传 经义 读书志 论语 注释
-
描述:守章句注疏之学”的沉闷局面。(引文见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七经小传》共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包括《尚书》和《毛诗》;中卷包括《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公羊传》;下卷则是《论语》。从形式上看,《七经小
-
“二十四桥”应是桥名
-
作者:冯全祺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十四桥 扬州府志 语文课本 注释 教育出版社 数量词 高中 选编 南宋 编者
-
描述:慢》一词。编者对“二十四桥”的注释是:“唐朝时扬州繁盛,有二十四桥。”前者说有“二十四座桥”,读者一看就知“二
-
“卒”义辨
-
作者:王炎 来源: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语文课本 高级中学 解释 参考书 尔雅 死亡 注释 浮图
-
描述:“卒”为:“古指大夫死亡及年老寿终。后为死亡的通称。”把“卒”释为“死或死后”,直接说明了慧褒
-
碑文辨
-
作者:马纯武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碑文 花山 王安石 石碑 褒禅山 注释 残留 华山 字迹 文章
-
描述:”字释为“单个的字”,将“为”释作“仅有”、“作为”、“残留”等。这样,全句的意思就是:“碑上的字迹都已模糊不清了,只有花山二字还可以认
-
“好(hǎo)逑”还是“好(hào)逑”
-
作者:王本利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配偶 注音 君子 注释 解释 汉语大字典 教材编选 汤显祖 牡丹亭 自相矛盾
-
描述:“好(hǎo)逑”还是“好(hào)逑”
-
《伤仲永》教学实录
-
作者:杨红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文 读出 文言文 继续学习 养父母 朗读 王安石 父亲 同学 注释
-
描述:《伤仲永》教学实录
-
“去棹”该如何理解
-
作者:朱士泉 来源:中小学教材教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材 王安石 借代义 引申义 派生性 金陵 桂枝 理解 修辞格 注释
-
描述: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去棹”究竟是停船还是行船,是引申义还是借代义,试作如下浅析。《金陵怀古》的上片,作者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