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8)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2(4)
2007(2)
2004(2)
2000(1)
1998(1)
1996(1)
1995(2)
1992(1)
1985(1)
1984(1)
按来源分组
山东文学(1)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天津教育(1)
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1)
读书杂志(1)
文史杂志(1)
读书文摘(1)
绥化师专学报(1)
瞭望(1)
纵横(1)
纵横字谜(一)
作者:小皮  来源:食品与健康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  报告文学作品  二十世纪初  晏几道词  字谜  香港作家  李碧华  新人类  纳兰容若  沈从文 
描述:纵横字谜(一)
文化传承 中考作文话题演练及素材应用
作者:暂无 来源:新作文(中考在线)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考作文  沈从文  文化传承  乡土气息  刘绍棠  快餐文化  端午  名著  圣诞节  要求 
描述:(一)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作文:也许沈从文《端午日》中那赛龙舟的场面曾让你激动过,也许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中那乡土气息的年俗曾令你向往过。是
植根土地·架桥·驶船——关于潮州文学的一封信
作者:刘心武  来源:粤海风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潮州话  文学作品  沈从文  潮州文化  驶船  文化心态  生活方式  架桥  土地  刘绍棠 
描述:刘先生:您好!潮州是丈化大城,这个地方很独特,工夫茶、潮州话、潮菜、潮乐……甚至潮州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心态,都很有特点。然而,潮州就未曾出过文学大家。这让我感到好奇怪。潮州应该产生像沈从
书斋雅名拾趣
作者:薛思孝  来源:山西老年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斋  雅名  冯友兰  梁启超  黄遵宪  刘绍棠  高洪波  沈从文  现代文人  贾平凹 
描述:书斋雅名拾趣
汪曾祺的烹技
作者:白忠懋  来源:美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邓友梅  汪曾祺  沈从文  温州人  敲鱼  年代  豆腐干  刘绍棠  北京  世纪 
描述:汪曾祺与林斤澜都是沈从文的弟子。两人又同在北京,有很深的交情。邓友梅也是知名作家,他跟刘绍棠同辈,但与汪相交却有几十年。据邓先生言;上世纪50年代林斤澜的烹技不在汪先生之下——林做的温州菜敲鱼(林
2005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佳作及点评
作者:王耕夫  来源:创新作文(初中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从文  民族特色  乡土气息  刘绍棠  中国传统节日  端午节  元宵节  重阳节  愚人节  试题 
描述: [试题回放]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作文。也许沈从文《端午日》中那赛龙舟的场面曾让你激动过,也许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中那乡土气息的年俗曾令你向往过。是啊,我们有那么多充满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
天可怜见——林斤澜和“右派”擦肩而过
作者:程绍国  来源:当代杂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邓友梅  右派  刘绍棠  汪曾棋  从维熙  毛泽东  沈从文  反右  中国知识分子  共产党 
描述: "右派",书面统计55万人。这是二十世纪中叶中国独有的、残酷的称呼。"地富反坏右",那是人民的敌人。除去死灭者外,受害者,占中国知识分子11%的"右派",过着二十多年的灰色人生。一腔豪情,沦为另类;精英人杰,视为人蛆;金色年华,夹着尾巴。不能有议论,不能有思想,甚而至于不能有表情。
本色依旧:访刘绍棠
作者:祝勇  来源:文化月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中国文学史  本色  沈从文  长篇小说  政治  古朴自然  世态人情  田园牧歌  写作 
描述:尽管他19岁就不可避免地被卷入政治旋涡的深谷浪尖。他莫非真的要撇开自己大半生开辟的写作路子,去踏一条新路吗?他
当年她匆匆走过诗坛:读徐芳
作者:陈学勇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适  爱情诗  校园诗  沈从文  北京大学  作者队伍  小诗  女诗人  诗歌  爱情题材 
描述:上世纪90年代,华东师范大学活跃过一个校园诗人徐芳,不知什么原因,后来好像沉寂了。比她沉寂得更久的是另一个写诗的徐芳,曾活跃在六十年前的北京大学,不妨说她也是个校园诗人。后一个徐芳加入过沈从文主编
吴宏聪 师道的传承
作者:黄今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平原  中国现代文学  西南联大  师道  硕士研究生  学生  中山大学  中文系  沈从文  朱自清 
描述:面对死亡,父亲看得很淡然。儿子吴嘉乐说。早在几年前,吴宏聪就要学生把自己的铭文刻在妻子的墓碑上。当时学生十分犯难,吴宏聪却始终泰然处之。7月底,吴宏聪病重入院,学者陈平原前来探望。上世纪80年代,陈平原是吴宏聪的中国现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吴老师是大转折时代的人,陈平原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