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与“视书”
-
作者:雷抒雁 来源:出版参考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读书方法 墓志铭 文字 状元 文通 陆游 汉字 学习 原因
-
描述:对于“书”,大约没有别的文字会像汉字这样用一“读”字约定得如此准确、有力和明白。上学,叫“读书”。尽管也有叫“念书”的,那原意不过是说“读书”要“念”,所谓“书声朗朗”而已。学习,其中很重要一部分
-
脑筋小忽悠
-
作者:暂无 来源:少年月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天祥 王安石 民族英雄 少年时期 文友 长时间 斯维尔 汉字 时方 猜谜
-
描述:王安石常与文友吉甫(fu)猜谜(cai mi)取乐。一次,王安石随口吟(yin)道:“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xia)时长。”问对方是什么字?吉甫不说谜底,也唱(chang)了四句:“东南有条鱼,无头也无
-
农历情怀
-
作者:谢砚春 来源:安全与健康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农历 二十四节气 汉字 大文学 《洛神赋》 自然情感 人与自然 王安石 诗意盎然 强烈震动
-
描述:便会涌起更深的波澜,会自然而然地联想起中国的除夕之夜。
-
一字念半边
-
作者:李春林 来源:语文世界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汉字 语文 流传后世 只见树木 形声 六法 课堂 东坡
-
描述:一字念半边
-
评王安石的《字说》
-
作者:程祥徽 来源:青海民族学院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字说》 许慎 文字改革 文字学 汉字 《说文解字》 儒法 字书 儒家
-
描述:我国古代儒法斗争留下一条有益的经验:大凡政治上坚持革新、坚持前进的人,同时也是文字改革的促进派;政治上主张复辟、主张倒退的反动派,必然会阻挠文字的变革和发展。毛主席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文字问题的论战从来包含着深刻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内容。杰出法家
-
王安石《字说》考论 上
-
作者:徐时仪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形声字 辞书 文字 释义 汉字 王安石 词义 语言发展 段玉裁 声符
-
描述: 王安石的《字说》是宋代疑经思潮的产物。《字说》撰成后,随政局的兴替而浮沉,一度大起大落,饱尝世态炎凉,流传至今,已不复能见全书。后人谈及此书或语焉不详,或颇有微词,尚欠深入的探究。本文拟就已辑得的数百条佚文结合有关史料对《字说》作一些探索,冀大致反映出这部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的辞书的概貌。
-
名人趣解汉字
-
作者:马莉 来源: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字 王安石 毛泽东 可解 项羽 宋朝 巧解 文字 陶行知 故事
-
描述:汉字可解,乃一大妙,为世界任何文字望尘莫及。宋朝王安石的《字说》中即有"波者,水之皮也"之解。而古今一些名人能够临"字"而不乱,留下一个个巧解汉字的故事,读来确实有趣:
-
假借是一种造字法
-
作者:阮星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造字法 “六书” 文献记录 汉字 传统理论 具体内容 《周礼 造字方法 用字之法 “字”
-
描述:六书是古人分析汉字的理论.现在的人一般把它看作解释汉字造字结构的传统理论.<周礼·地官·保氏>中记载:
-
声韵随想录
-
作者:郭启宏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双声叠韵 声韵之美 汉字 汤显祖 书写符号 偏旁部首 汉语 大境界 夜郎 主体结构
-
描述:翁对韵》,曾生发出朦胧的求索欲。为什么朝夕、寒暑、强弱、清浊、疏蜜、多少、先后、肥瘦、歌舞、词赋、声色、忧喜、勤懒等等对偶字恰好一平一仄?为什么双音或多音的词或词组,譬如晨
-
小题大做
-
作者:可乐 来源: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汉字 老人 上联 人体 名称 清明 春秋 特点 厨师
-
描述:麻,别锅啦碗啦的分不清。”裁缝说:“我们办事不能偏,要针过去,线也过去才行。”赶车的接过话茬:“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