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宋明儒对于“心”、“性”、“理”的了解之反思
-
作者:刘述先 拉措 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思想 宋明儒学 王阳明 新儒学 陆象山 牟宗三 当代新儒家 气质之性 表达方式 儒学思想
-
描述:一、应该如何命名宋明儒学?关于宋明儒学,有好几种表达方式:道学、理学、心学和新理学。这些称法各有其优缺点。对此,我愿作如下讨论:第一,在宋代曾使用过“道学”这个称谓。事实上,宋明儒学专注于道的研究,而且这种专注可以追溯到孔子。
-
论宋朝的理学教育思想
-
作者:王连增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教育 程朱理学 朱熹 理学家 气质之性 事功学派 王安石 教育思想 北宋 宋王朝
-
描述:行古文崇儒视为国
-
先秦仁学与宋代理学——兼论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作者:孙以楷 陆建华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理学 气质之性 儒学发展 陆九渊 孟子 人性论 仁学 由天而人 本体论 性与天道
-
描述:一二年,虢史语),则昭示人类意识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人不再以天帝鬼神为活动中心,从此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前台。这样,哲学最终挣脱神学脐带,叫开生命之门。中国哲学直接诞生于“乱世”。“天道远,人道逸”以左传》昭公十八年,郑于产语),且社会震荡、人无以立,中国哲人无暇顾及遥远之“天道”,急于为自己、为他人找寻安
-
吕祖谦思想论略
-
作者:董平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祖谦 陆九渊 朱熹理学 思想论 发展影响 主体性 气质之性 朱学 心学 价值取向
-
描述:学以格物致知,陆学以明心,吕学则兼取其长,而复以中原文献之统润色之。门庭径路虽
-
杨东明的理气统一说
-
作者:葛荣晋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廷翰 无善无恶 太极 王廷相 程朱 人性 气质之性 罗汝芳 义理之性 东林学派
-
描述:往赈。二十二年(1594),掌吏垣,协助吏部尚书孙丕扬主大计。后以疏劾右都御史沈思孝,思孝与之相诋,加上因主持阅卷与总裁张相国意见不合,遂贬谪三官为陕西布政司照磨。“关中当事者逆止之于途,公始领差归。归而兴学讲道,弟子执经问业者百余人。所与往复问辨者,如邹南(?)、冯少墟、吕新吾、孟我疆、刘兑阳、耿天台、张阳和、魏见泉、杨复所、徐匡狱、马见素诸君子,疑义相析,累千百言”。万历末午,清兵入侵,辽东战起,杨东明慨然有请缨之志。经抚按疏荐二十余次,终于明光宗
-
宋元时期理学的论争与《宋元学案》的理学观点
-
作者:卢钟锋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家 太极图说 气质之性 朱熹 陆九渊 黄宗羲 无极 全祖望 学史 分殊
-
描述:》编纂者的理学观点。根据《宋元学案》的综论,宋元时期理学的重大论争,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
扫净心灵尘浊 回归天性本心
-
作者:李丕洋 来源:中国气功科学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习性 湛若水 禀性 扫净 气质之性 陆九渊 “天性” 个体生命 寒山子 “本心”
-
描述:扫净心灵尘浊 回归天性本心
-
王安石、张载成性论的异同
-
作者:毕明良 周勤勤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道德实践 张载 重要组成部分 个人道德修养 工夫论 天地之性 气质之性 人性论 中国政治思想史
-
描述:的"性有善有恶",但张载也认为"性未成则善恶混"。张载十分重视礼的践履在成性过程中的作用,其"知礼成
-
伊儒语境下的身、性、心、命内涵试探
-
作者:马廷义 来源:伊斯兰文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伊斯兰教 穆斯林 气质之性 真主 陆九渊 语境 董仲舒 王阳明 中国儒家 灵魂
-
描述:人类,是物质和精神合而为一的产物,身、性、心、命则是对人的自身人性与精神、人与宇宙、人与天地万物,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研究命题。伊斯兰教和中国儒家都对此进行了深刻研究,并在各自不同的语境下,赋予了各自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