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2(2)
2010(2)
2009(1)
2008(2)
2007(1)
1999(1)
1984(1)
1982(1)
1959(1)
按来源分组
中学生百科(1)
文史知识(1)
音乐世界(1)
求是学刊(1)
音乐研究(1)
雨花(1)
大众文艺(1)
新星出版社(1)
齐鲁书社(1)
江苏人民出版社(1)
民谣流域
作者:李皖  来源:江苏人民出版社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民歌  音乐史  世界 
描述:民谣流域
亲圪蛋:唱“开花调”的人们
作者:刘红庆  来源:齐鲁书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民歌  音乐史  左权县 
描述:亲圪蛋:唱“开花调”的人们
遥远的乡愁:台湾现代民歌运动三十年
作者:重返61号公路  来源:新星出版社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民歌  音乐史  台湾省  现代 
描述:遥远的乡愁:台湾现代民歌运动三十年
浅析刘聪藏族民歌《梦中的卓玛》的创作特点
作者:吕丽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聪  陈道斌  民歌 
描述:《梦中的卓玛》是藏族民歌中优秀的代表作。作者从音乐语言材料、音乐美学、音乐情感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型的塑造,使作品更具审美效果,为民族音乐的创作书写了光辉的乐章,也为以后作曲家创作新型民歌树立了榜样。
夜深沉:流水华章之三
作者:苏叶  来源:雨花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智者  西施  南京  近三十年  艺术家  清明  杜丽娘  民歌  高寿 
描述:屋里静静的,一位华发如鹤的智者和一位双鬓犹漆的贤者,都拿清明的眼神定定地看我,等我说下去。2007年9月21日晨,九十高寿的艺术家高马得老先生在南京仙去。笔者与他们一家近三十年素交,哀哀悼别,无可言表。捡拾旧日笔墨,慈颜音容犹在,却都成了往事,不胜唏嘘。择其数节整理,以为遥祭。
《音乐研究》1959年第1——6期总目录
作者:暂无 来源:音乐研究 年份:195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音乐形象  戏曲音乐  现实主义  乐史  音乐研究  小提琴  浪漫主义  民歌  民族音乐  乐器改良 
描述:~~
《易经》中的民歌辨正
作者:唐志凯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易经》  民歌  先张  尔雅  “子”  假面  《说文》  《周礼  尚德  周易注 
描述:看清它的本来面目,首先有一个去伪存真的辨正过程。 《易·中孚》有这样一首诗:“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否与尔靡之。”《疏》:“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如鹤之鸣于幽远,则为其子所和,故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也。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者,靡,散也……不私权利,惟德是与,若我有好爵,吾愿与尔贤者分散而共之。”这个解释显然很牵强。因为《易·中孚·鸣鹤》分明是首爱情诗,而《正义》却偏偏要把它解释成政治诗。 ”《鸣鹤》是否是首爱情诗,关键在于对“子”字的理解。诗前边说“其子和之”,后边说“吾与尔靡之”,显然前头的“子”所喻的就是后头的“尔”。孔颖达在《正义。中认为这个“子”是子女,仔细推敲,这种说法显然与诗意不合,因为在那样一个礼法森严的社会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不可能是父唱子和。再者,“吾与尔因之...
我在江上行
作者:贺东 竞波  来源:音乐世界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江  上行  中速  民歌  四川  烟囱  他感  两岸  黄鹤  情意 
描述:~~
说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作者:钟振振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采桑  晏殊  时新  燕子  珠玉词  士大夫  北宋  民歌  心理独白  风味 
描述:北宋宰相、著名词人晏殊的《珠玉词》中,士大夫阶级的高雅、闲愁气息甚浓。但也有例外,如《破阵子》就清新而欢快.略具民歌风味: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
男人也戴花
作者:掌柜的  来源:中学生百科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  男人  鲜花  古今中外  代名词  水浒  民歌  苏东坡  王安石  宋朝 
描述:身穿大红袄,头戴一枝花,胭脂和香粉她的脸上擦。这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回娘家》中的歌词,古今中外,女性们都爱花,花几乎都成了她们的代名词,她们买花,养花,戴花——对于古代的女性们来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