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民俗文化视阈下的刘绍棠乡土小说
作者:许佳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刘绍棠  刘绍棠  乡土小说  乡土小说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描述:研究资料,在界定民俗文化定义的前提下,梳理总结出其作品中丰富的民俗事象并探讨小说民俗文化观的形成原因,进而对刘绍棠小说中的民俗文化描写进行思考并给予价值评判。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引言
从王安石《元曰》诗看“年”的民俗文化
作者:陶恒  来源: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元曰  民俗文化 
描述:通过分析王安石《元曰》诗的内涵,引发出对中国不同地域中“年”的民俗文化,为研究中国民间文化提供理论依据。
《周礼》之吉礼新注
作者:李复华  来源:成都文物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吉礼  祭祀礼仪  民俗文化 
描述:“吉礼”系《周礼·春官·大宗伯》所记五礼之首,其次为凶、宾、军、嘉(亦作佳)四礼。由于十三经(其中特别是《周礼》、《仪礼》、《尚书》)历来就有对其真伪、年代、作者和意义等方面,歧义繁多,争论不休,至清代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皇清经解》即是很好的证
论“雕胡”——唐诗民俗文化探源之一
作者:李晖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探源  少数民族  唐诗  民俗文化  黑穗菌  人类生活  《周礼》  李时珍《本草纲目》  先秦典籍  胡文化 
描述: 在研究民俗文化过程中,笔者常读到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反复吟诵,逐产生一种浓厚而又强烈地研究兴趣。以致才有这篇小文,展现在读者面前。 读的是哪一首诗呢? 是《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全诗内容
谈化书──书林漫步之六
作者:王牧天  来源:山东教育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谈化  书林  理性认识  幻中求真  民俗文化  伦理文化  知识与智慧  味外之味  汤显祖  艺术作品 
描述:谈化书──书林漫步之六
苏东坡人生机智初探
作者:陈志平  来源: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陶渊明  东坡  王安石  民俗文化  “乌台诗案”  政治斗争  自我价值  司马光  儒家精神  危言危行 
描述:,开始了他并不顺利的人生之路。入仕几十年来,他以超群的才华和崇高的人格屡受皇帝、太后及正直大臣们器重,历任制诰、侍读、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和龙图阁、端明殿学士之类的京
古代中州民俗文化简说
作者:周健明 黄保信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俗文化  地理志  民俗活动  《史记》  《方舆胜览》  中州地区  《周礼》  身心健康  中华文化  道德性命之学 
描述:民俗,亦称“民风”、“风俗”、“习俗”或“习尚”等,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是一个民族共同的人生观而化成的一种具体行为,并久相因袭而形成的生活习惯。民俗有其相同性,亦有其特殊性(地方性),也就是说,一个民族在不同地区相沿袭的民俗活动大体...
辨风正俗与民俗改革
作者:曲彦斌  来源: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俗改革  民俗学者  习俗惯制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民俗文化  《新五代史》  社会进步  弘扬优秀传统  开发利用  《周礼》 
描述:辨风正俗与民俗改革,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序》谈到,“为政之要,辨风正俗最其上也”。
漫话茶托和茶几
作者:林长华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茶具  《庄子》  北朝墓葬  民俗文化  老年人  汉代画像石  托盘  《周礼》  《大波》  福建省漳州市 
描述:漫话茶托和茶几福建省漳州市林长华现代每说茶具,大多提述壶啦杯的,而茶托似乎成了冷落的对象。其实,古往今来,茶托就是茶具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配角。常言道:“荷花虽美,也要绿叶衬托”。茶托正是在茶具中起到“绿叶”的作用。茶托别称不少,有托盏、托子、碗托、茶盏...
第十章 “民俗文化实录”参赛范围写作导引
作者:潘蓓红 张建全  来源:语文世界(红A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俗文化  狗肉  王安石  踢毽子  老年人  说明文  说明方法  民俗风情  《本草纲目》  说明顺序 
描述:风韵。民俗文化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历史悠久。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连绵不绝的民族文化发展史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风俗。2.地域性强。所谓的“十里不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