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钱谦益《汤显祖文集》前后序之比较
作者:郑政  来源:新世纪图书馆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钱谦益  汤显祖  汤显祖文集    比较 
描述:的改变有关。
吴澄李杜比较观述评
作者:潘殊闲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李白  杜甫  比较  述评 
描述:应当并尊,李杜诗歌都法度谨严。当然,吴澄也客观指出,李杜虽为名家大家,并非篇篇可人意。此外,吴澄还将李杜与其他朝代的作家进行多维比较。吴澄在李杜比较接受史上是由宋人的一边倒过渡到明清的理性思辨的一个重要节点。
栀子不同炮制品的比较研究
作者:孙栋梁 倪小兰 何行真 龚千锋 王林  来源: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栀子  炮制工艺  药典法  樟帮法  建昌帮法  比较  栀子苷 
描述:就药典法、樟帮法及建昌帮法 3种炮制工艺的不同炮制品的栀子苷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比较。通过比较 ,认为建昌帮炮制方法更优 ,值得推广应用。
从古典走向现代
作者:刘静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剧  还魂记  牡丹亭  比较  唱腔  声腔 
描述:予了“美、秀、娇、甜”的高度评价。近半个世纪后的2003年,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的江西师范大学,采用校园与戏曲联姻的举措,对《牡丹亭》进行重新打造,运用现代艺术的一些表现手段,演绎出一部新版赣剧《牡丹亭》,受到演艺圈的瞩目和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 从老版赣剧《还魂记》到新版赣剧《牡丹亭》,既有艺术上的传承性,而更多的是对这出古典名剧的重新打造。如果说,老版赣剧《还魂记》的音乐从整体上来说,更多地是给人以古典艺术之美的感受的话,那么新版赣剧《牡丹亭》的音乐,则不仅体现了古典戏曲艺术之美,而更多地赋予了其现代艺术的品格。本人由于对赣剧艺术的炽热喜爱,并自始至终地关注和参与了新版赣剧《牡丹亭》的排练,见证着她的酝酿、诞生和发展,现就老版赣剧《还魂记》与新版赣剧《牡丹亭》的音乐作一些比较,为探索当代戏曲...
朱陆治学思想比较分析
作者:曾文光  来源:内蒙古电大学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治学宗旨  为学路径  治学之道  读书方法  比较 
描述:之博览"的分歧;读书方法上,"解字"与"求血脉"的差异。
意象比较:《冬天的故事》与《牡丹亭》
作者:洪忠煌  来源:戏剧丛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冬天的故事  冬天的故事  牡丹亭  牡丹亭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  戏剧文学  戏剧文学  比较  比较  中国  中国  英国  英国 
描述:意象比较:《冬天的故事》与《牡丹亭》
“至情”超逸传统意识的叛逆女性——《西厢记》与《牡丹亭》之
作者:耿光华  来源:张家口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崔莺莺  崔莺莺  杜丽娘  杜丽娘  比较  比较  叛逆性格  叛逆性格 
描述:《西厢记》和《牡丹亭》都是反映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专制的优秀剧作。通过将两剧时代背景、人物的生活环境及两位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行比较,显示出不同时代的特殊文化意义,展现了两位叛逆女性以“至情”超逸传统意识的思想过程及叛逆性格的深刻内涵。
《西厢记》《牡丹亭》抒情艺术的比较
作者:杜红娇  来源:青海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王实甫  王实甫  汤显祖  汤显祖  抒情艺术  抒情艺术  比较  比较 
描述:的激情 ,明显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
从比较史学角度看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
作者:崔爱丽  来源: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比较史学  比较史学  文人气质  文人气质  成熟的官僚  成熟的官僚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改革  比较  比较 
描述:从比较史学角度,分析了王安石,张居正两类不同性格的人改革的成败,认为改革的结果与个人性格因素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