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还魂记》与《西厢记》之比较研究
-
作者:苏子裕 来源:学术问题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西厢记 西厢记 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
-
描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两座耸立的丰碑,在戏曲舞台上盛演不衰。两相比较:同是爱情的颂歌,但主题思想开掘的深度不同;主要人物配置基本相同,但性格特征有所不同;都是悲欢离合的故事,但戏剧结构和舞台表现大不相同。二者各有千秋,但从总体上来说,《牡丹亭》略胜一筹。
-
目的论理论下的《牡丹亭》两译本的文化负载词对比分析
-
作者:缑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目的论 牡丹亭 文化翻译 比较研究
-
描述:剧共55出,包含了600多个文化意象,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社会、宗教、神话,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素材。因此,准确的将源语的文化内涵传递给目的语读者,实现跨文化的交流,成为《牡丹亭》翻译的重中之重。20世纪70年代德国的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开辟了解决文化翻译的新途径。其核心理论目的论构建了以目的法则为基础的译本翻译和译本评价体系。它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译者根据预期的目的决定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因而,同一个原文会因不同的目的而产生不同的译文和翻译类型。在目的论中,目的文本好坏的评价标准不是等值而是充分发挥了译者想要译文发挥的作用。作者从目的论的视角分别对白之与汪榕培教授的《牡丹亭》的两部英文全译本进行文化层次上的比较分析,深入研究了译者的翻译目的如何影响译者选择翻译方法和策略,取得怎样的效果。研究表明:文化翻译是一种译者目的为主导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再创造。在对于文化的处理上,两位译者因翻译目的的不同而选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白之主要采取了异化策略,其读者对象一般为汉学家和中文专业的外国学生,由于读者已经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白之希望译作能准确、忠实的反应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因而他多采用直译及直译加注的翻译方法,其翻译方法符合目的论的忠实原则。汪榕培教授主要采取了归化策略,其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外国民众关注中国传统文学,他的读者对象是普通的西方读者,因此汪榕培教授多采用意译、改写及省译等翻译方法,力求让译作显得雅俗共赏、易于理解,其翻译方法符合目的论的连贯原则。两译者均达到了译文读者的预期目的,实现了跨文化交际的功能。
-
戏剧《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研究
-
作者:刘慧 来源:作家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比较研究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
描述:《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是中国著名剧作家汤显祖、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重要的古典悲剧作品。两人生活年代接近,时间跨度接近,表达了同样的反封建主义思想的爱情主题,但却在戏剧矛盾冲突的原因、过程、人物性格、尤其结局方面各显异调,表现了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追求。
-
论《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的结局悲喜
-
作者:吴雨微 黄剑平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结局的悲喜 悲剧理论 喜剧理论 比较研究
-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举世闻名的两部文学著作。两位作者分别是同一时期中西方杰出的剧作家,其作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以反抗封建制度的自由爱情为主题。尽管如此,两部作品还是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就结局的悲喜,结合经典悲喜剧理论,对两部作品进行了比较研究与探讨。
-
戏剧《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研究
-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比较研究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
描述:《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是中国著名剧作家汤显祖、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重要的古典悲剧作品。两人生活年代接近,时间跨度接近,表达了同样的反封建主义思想的爱情主题,但却在戏剧矛盾冲突的原因、过程、人物性格、尤其结局方面各显异调,表现了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追求。
-
《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语言特点之比较研究
-
作者:杨深林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语言特点 语言特点 基础文类 基础文类 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
-
描述:是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推进的,所以政府作用至关重要。对比日本的政治现代化历程,可知晚清政府作用没有达到历史的高度。多维透析中国早期政治现代化历程,对于我们今天仍在进行的政治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
-
《牡丹亭·标目》的三种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
作者:傅张萌 何大顺 来源:海外英语(中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翻译 翻译 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 文学剧本 文学剧本 舞台剧本 舞台剧本
-
描述:形式大于翻译的内容.
-
来函照登
-
作者:暂无 来源:外国语言文学研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比较研究 译文 翻译 牡丹亭 创刊号 编辑部 打字员 阅读 稿酬
-
描述: glares the flowery maiden’s eye;本是"汪译",而Her a bursting bud,a quivering
-
共同谱写爱情的颂歌——《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的比较
-
作者:凌建英 来源: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杜丽娘 追求爱情 莎士比亚 封建礼教 个性解放 中西古典戏剧 人文主义 比较研究
-
描述:部作品在主题和人物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我们将二者比较研究,可以看到中西戏剧在同一发展时期的异同,从而探讨中西古典戏剧的民族特点和发展规律。 朱丽叶与杜丽娘的比较—追求爱情的实践者和梦幻者 朱丽叶与杜丽娘都是封建势力的判逆者,都追求着美好自由的爱情。她们都有情人,甘心为了爱而不惜牺牲自已生命。朱丽叶为爱而死,最终长眠于情人的身旁。杜丽娘为情而死,死而复生,最终与心上人厮守。然而,就二者性格而言,朱丽叶偏于外露,自由活泼。杜丽娘偏于内向,比较含蓄。朱丽叶是追求爱情的实践者,杜丽娘是追求爱情的梦幻者。
-
1993年比较文学研究综览
-
作者:治学 来源: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比较文学研究 师专学报 比较研究 教育学院学报 中国比较文学 《牡丹亭》 大学学报 1993年 《诗经》 陶渊明
-
描述:1993年比较文学研究综览治学一、研究根况篇名发表报刊发表刊期作者论国际比较文学研究新格局的形成北京大学学报93.5王宁台湾、香港比较文学研究述评山西师大学报93.4徐志啸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第二届年会在济南举行文艺报93.11.27中美中国比较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