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
按年份分组
2004(2)
1999(1)
1996(1)
1995(1)
1989(1)
按来源分组
聪明泉(中学版)(1)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1)
中学生读写(初中)(1)
中学语文教学(1)
语文世界(1)
语文教学与研究(武汉)(1)
一波三折、跌宕多姿的《榆钱饭》
作者:周后干 张建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武汉)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榆钱  散文写作  引导学生  不同时期  刘绍棠  基本问题  观察力  作者  线索  阅读 
描述:发表在1983年第四期的《时代的报告》上。作者以锐敏的观察力,反映出
“数着米粒下锅”的日子——作家刘绍棠的夸张
作者:闪世昌  来源:语文世界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作家  表达效果  修辞方法  初中语文教材  榆钱  现实生活  《李自成》  《围城》  《藤野先生》 
描述:“数着米粒下锅”的日子——作家刘绍棠的夸张闪世昌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居家过日子,谁不怕“无米”二字,于是有一点儿粮食,也要“闲时吃稀,忙时吃干,数着米粒下锅”。但是,即便这样,“等到惊蛰一犁土的春播时间,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了。”看...
我教《榆钱饭》
作者:周永祥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榆钱  历史时期  一届三中全会  散文教学  刘绍棠  教学目的  宁夏盐池  教学环节  语文课本  对联教学 
描述:我教《榆钱饭》宁夏盐池一中周永祥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种艺术的话,散文教学更是一种美的艺术,它应该更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色,尤其是自读课的散文教学更应该如此。只要教师心中紧系一根线,就可以尽量让学生学得
《村居》赏析
作者:张兴武  来源:中学生读写(初中)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村居》  王安石  监察御史  榆钱  居士  彬县  治平  陕西  乡村生活  苏轼 
描述: 村居宋·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 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 带得寒鸦两两归。作者:张舜民(约1034-1100),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今陕西彬县人。治平进士。为襄乐令。曾上书反对王安石新法
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作者:周汉芳  来源: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思想教育  刘绍棠  国际国内形势  女婿  理想前途  个人和集体  民族英雄  爱国主义  榆钱 
描述:世界潮流,民主是主流、反民主的反动只是一股逆流。”国内曾出现动乱,国外曾出现反华便是逆流。最终都被平息和扫荡。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多吃了几斤盐》中说:“我不愿看到社会发生动乱。”他要求留美的女儿女婿学成归国。他说:“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他女儿女婿回信说:“拿到博士后学位就启程回国。”人称刘绍棠全家老小都爱国。当九八年长江和东北发生洪灾后,
栩栩如生 跃然纸上——记叙文如何才能写得“形象生动”
作者:傅望华  来源:聪明泉(中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记叙文  文字  作文主题  刘绍棠  概括性  “割爱”  切身体会  选择材料  榆钱  朋友 
描述:缠八绕